承钢热力发电规划研究

来源 :2013年全国冶金能源环保生产技术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969023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承钢热力系统运行现状,分析影响能源利用水平提高因素,制定可行性规划措施,达到提高发电量的目的.文章概述了承钢热力发电系统,从高压热力系统、中低压热力系统、在建高压系统、状况分析等方面阐述了热力发电现状,并进行分析,提出导热油技术应用、干熄焦项目建设、焦化初冷水供热、35MW机组热电联产改造等应对措施。通过以上规划的实施,实现采暖、洗浴无蒸汽,可完成中低压系统剥离;拆除老旧设备,完成系统升级,解决部分管网远距离输送问题,提升能源利用水平。在煤气消耗不变的情况下,热力发电系统冬季瞬时增加发电32250kw,夏季瞬时增加发电13500kw,采暖季按120天计算,全年增加发电17000万kwh,效益可观。
其他文献
通过计算分析了烟气脱硫对烧结烟囱高度的影响.通过计算可知,以180 m2烧结机为例,在本文假定条件下,设置烟气脱硫工序可以将烧结烟囱的几何高度从131m降低至63m.脱硫烟囱计算不仅要考虑SO2的着地浓度,还应考虑NOx及其它污染物的着地浓度限值.
脱硫系统长时问运行后母液中会混有大量含钙镁离子的絮状物,会导致副产品硫酸铵结晶系统沸腾大难操作,易导致系统恶性循环,增加脱硫系统的压力.通过对离心机管线的改造,增加除杂质装置,可以大大减少硫铵母中含钙镁的杂质,副产品硫酸铵的产量平均每月可以增加300~400吨,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通过对烧结机活性炭脱硫富集烟气制酸工艺及设备功能的分析,结合对硫酸检验成分的深入研究,采取增加制酸烟气管道外部保温层、提高净化系统净化效率、清除干吸系统酸泥、改换稀释风空气过滤器、调整干吸系统分酸效果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最终使硫酸色度降低,产品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烧结烟气是钢铁生产中烟气污染的最大来源之一.电除尘器(ESP)是唯一高效去除烧结机粉尘的设备,在每个钢厂广泛应用.近期广泛关注的细小颗粒物PM2.5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烧结生产线.传统电除尘器只能去除较大颗粒,达到50mg/Nm3排放水平.通过在电除尘器上使用可以产生高压脉冲电晕的充电系统,可以捕捉机头电除尘的细颗粒粉尘,同时可以达到低于20mg/Nm3的排放.在捕捉细颗粒粉尘的同时,还可以显著减少
宁钢烧结采用"双机一塔"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设计烟气处理能力2 1 6万Nm3/h,是目前国内烟气处理量最大的一套脱硫装置,投运半年多来,脱硫率、同步运转率94%以上,取得了较好的运营效果.本文主要介绍宁钢脱硫系统的工艺特点、系统的运行效果及问题处理,为国内同行提供借鉴.
本文研究开发烧结烟气脱硫剂配方,能够适应粉尘含量高和强酸性组分S03 , HC1含量高的极污浊烧结烟气,可以高效地选择脱除其中的SOZ,脱硫率达到90%以上。并介绍了离子交换树脂脱氯离子一冷冻结晶脱硫酸根离子的组合式脱盐工艺技术,同时说明了研究形成了防止脱硫系统堵塞的工程技术,彻底解决了烧结烟气粉尘和次生硫磺引起的系统堵塞导致系统停运的难题,以及研究形成了有机胺法烧结烟气高效脱硫工艺装备成套技术,
随着世界经济形式的发展,能源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而且给各国的经济发展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制约.文章介绍了能源管理体系的概念,阐述了钢铁企业现状及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作用,分析了热轧带钢厂能源管理框架,以及热轧带钢厂能源管理体系的实施,并探讨了热轧带钢厂能源管理体系的实施的意义。热轧带钢厂的能源管理体系是用体系管理的标准对能源管理方法进行的改进和创新,同时以“能源”为核心进行控制和管理,通过识别能源因素
能源供应紧张、环境容量限制和原燃料价格的上涨将成为宝钢新一轮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瓶颈之一.以整体利益最大化、能源介质生命周期效益最大化、外购能源总成本最小化为基础的能源价值最大化为出发点,对大能源系统进行综合优化调整,能有效助推宝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有害气体排放,降低能源成本,缓解上述能源、环境和成本等多重压力.
本文阐述了宝钢股份总部区域低品位余热和生活用能现状,并结合余热回收、移动供热等成熟技术的应用,分析了低品位余热替代现有生活用能的可行性,提出了通过构建热水管网,移动热水车,移动供热车输配三者有机结合的方式将回收的低品位余热资源替代现有厂区生活用能,服务社会用户的模式,实现能源利用的能级匹配,梯级利用,满足企业和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
焦炉加热后的废气通过总烟道汇总会一直向大气排放.同时废烟气温度可达到230℃-250℃,烟气将通过烟囱的自拔力排放到空中,如这些余热不进行回收利用,浪费了宝贵的能源,也污染了环境。文章从企业现状、建设规模、建设地址等方面介绍了可行性研究报告总的概况,提出问题和建议。作者还介绍了焦炉烟道废气余热利用项目的设计原则、工艺参数、烟道废气余热利用系统工艺流程、热管余热锅炉技术方案、环境保护等。因此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