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病周期治疗的辨证依据初探

来源 :第十届全国中医暨中西医结合乳腺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xian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乳腺增生病患者月经期前后证型分布规律的研究,为乳腺增生病周期治疗提供辨证的依据。 方法:对208例患者进行临床调研,对所得资料进行聚类和主成分分析,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建立乳腺增生病月经期前后临床辨证分型的初始模型。 结果:乳腺增生病分为冲任失调型、肝气郁结型、肾阴虚兼血虚型、肝气夹痰型四类。肝气夹痰型的分布在月经期前显著多于月经期后(P<0.001),肾阴虚兼血虚型的分布在月经期后显著多于月经期前(P<0.001),虽然肝气郁结型在月经期前的分布多于月经期后(P<0.05),但仍有75例(36.06%)患者在月经期后可归为此类型。冲任失调型患者所占比例虽然不多,但其分布在月经期前后无差异。 结论:乳腺增生病可以采取经前疏肝解郁化痰,经后补血滋肾、兼顾疏肝理气,在整个月经周期中都需要注意调摄冲任的方法应用。周期治疗不是一种机械固定的治疗模式,应注意中医辨证论治.应用临床调查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可以建立比较科学的、符合临床实际的中医辨证分型模型。
其他文献
近年来,饮食与大肠癌发病间的关系愈来愈受到医学界及人们的普遍关注.地域分布性充分说明大肠癌发病与不同地域人们的饮食习惯紧密相联.本文介绍了饮食因素与大肠癌发病机制间的关系.
本文主要介绍作用1980年以来以882例肛裂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采用闭式侧面括约肌切开缝合术治疗肛裂.治疗结果表明,临床全部治愈,均获满意疗效.
本文主要介绍近10年来贵州市都匀黔南州人民医院用自制小钩针行侧方内括约肌切断为主,术后中药坐浴,并用生肌纱条换药治疗陈旧性肛裂249例,疗效满意.
本文主要介绍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肛肠外科在门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裂150例.临床结果表明,疗效良好未再复发,且手术操作简单,值得推广使用.
本文主要介绍1996年1月至2003年12月,湖北省中医院采用侧方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加切口缝合术,治疗陈旧性肛裂13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顽固陈旧性肛裂被公认为三大难治性肛门疾病之一.本文介绍了在肛裂切除术和内括约肌松解术的启发下,作者创新肛裂扩肛门矫形术治疗此病.从1979年以来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疗效.
目前在治疗重度痔方面,存在PPH与外切内扎术两种术式并存的现状.本文将1年来应用PPH和外切内扎术治疗的混合痔患者各3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北京市平谷区中医医院从1996年以来,对68例嵌顿痔患者行手术治疗与50例保守治疗组相对照进行观察.临床结果表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本文根据中医藏象学说及临床实践,从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肾藏精的角度论证了乳腺增生病与便秘的关系,提出在临床治疗乳腺增生病的同时,应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充分重视对便秘兼症的治疗,并总结了疏肝理气,化痰活血,补肾温阳,滋阴养血等通便治法及其运用。
目的:观察乳腺增生病患者月经期前后单一证型的分布变化,为乳腺增生病周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8例患者进行临床调研,对所得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研究其月经期前后单一证型的分布规律.结果:乳腺增生病月经期前以肝郁证、血瘀证为主,月经期后以血虚证、气虚证、肾虚证为主,有一定数量的患者同样存在血瘀证的情况。而阳虚证、痰凝证在月经期前后的分布均较少,且其分布无差异。肝郁证、血虚证、肾虚证、气虚证这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