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SSR连锁图谱构建及营养品质性状QTL分析

来源 :2006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中国生物多样性分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ebarrel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玉米自交系201×698-3的233个F2.3家系为作图群体,构建了具有134对SSR标记的玉米遗传图谱,覆盖整个基因组1831.4cM,平均图距13.67cM。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在四川雅安和德阳进行田间试验,人工套袋自交种子供性状考查,利用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定位分析,从17个营养品质性状中共检侧到44个QTLs。其中影响蛋白质、淀粉和油份含量的有6个QTLs,分别位于第1、2、4和8染色体上,单个性状的QTL为1-3个,每个QTL的作用可解释表型变异的8.1%-21.0%;控制赖氨酸等14种氨基酸含量的有38个QTLs,分别位于第1、2、4、6、8、9和10染色体上,单个性状的QTL为1-9个,每个QTL的作用可解释表型变异的3.5%-47.8%。该研究结果为优质高产玉米的分子育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陆生植物在三叠-侏罗纪之交的多样性更替演化研究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探究三叠末期绝灭事件特征及其背景的重要依据。四川盆地是研究华南非海相三叠一侏罗系界线最理
辽西地区侏罗-白垩纪地层发育,因产出著名的热河生物群而颇为引人注目,在我国中生代古生物学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相比而言,对晚侏罗世之前的植物多样性特征报道不多,直到近
近年来,作者在辽西北票长皋地区中侏罗统相继发现和采集了一批构造保存十分完好的紫箕科矿化根茎标本。初步研究显示,这些新材料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如最粗的直径可达30 cm,而最细
本次研究工作采集的样品来自松辽盆地中央拗陷区东部的长春岭背斜三1井所获得的介形类化石,样品的层位为泉头组四段一青山口组一段。从实测结果来看,泉头组四段的介形类壳体碳
关于松辽盆地泉头组的时代归属及陆相白垩系统的界线划分历来存在分歧。不同时期、不同门类古生物研究者依据其所研究的占生物化石,提出了多种不同的地层划分方案。当前,青山口
松辽盆地发育有良好的陆相白垩纪地层,尤其是上白垩统,产有丰富的介形类化石。以往对介形类的研究主要基于对不同井下材料的拼接,尚缺乏来自同一井位的完整的化石序列。松科1井
恐龙的绝灭是白垩系-古近系界线事件中最引人注目的。陆相地层是恐龙绝灭等事件信息的重要载体。白垩、古近纪全球陆相地层发育、分布广泛,界线方面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单一的
松科1井是全球在陆地上实施的第一口陆相白里系科学钻探井,分为北孔和南孔,其中南孔获取了完整的松辽盆地泉头组上部至嫩江组下部地层,产丰富的介形类化石。本文主要基于松科1井
本文以蒜头果叶片为材料,研究了蒜头果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及RAPD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结果表明:采用改良的SDS法提取获得质量较高的蒜头果DNA,并适宜于RAPD分析;建立和优化
本文对北美驼绒藜的3个世代12个主要性状的变异系数及遗传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主要性状在世代间和世代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异,但世代间的变异明显大于世代内的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