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闭合模型法确定冷挤压孔孔边剩余应力分布的研究

来源 :第十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232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四种不同的剩余应力计算模型和AFGROW裂纹扩展计算程序对三种不同带挤压孔试件的裂纹扩展寿命进行预测。将所有寿命预测值与试验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如果闭合模型选择的合理,则能准确地能计算出冷挤压后孔边的剩余应力分布,进而给出相应的裂纹扩展寿命。也探讨了影响闭合模型的计算能力和精度的因素。
其他文献
简述了保证飞机结构完整性的贯穿可靠性的静动疲劳综合设计思想,重点阐述了不等可生设计思想及其准则。
首先,以空气动力理论为基础,对直升机噪声的产生机理进行了分析,描述了直升机的噪声特性:然后,对直升机噪声测量的测试系统进行了阐述,并以小松鼠直升机为例,给出了直升机噪声测量的飞行航迹;还以实测数据为例介绍了直升机噪声处理的常规方法,其中包括A计权、1/3倍频程及声暴露级SEL等的计算;最后,给出了典型的数据处理结果。
分析了涡轮轴和自锁螺帽的损伤与断裂特征,表明涡轮轴、自锁螺帽与涡累盘之间存在微动磨损并导致涡轮轴的双向弯曲疲劳断裂失效,而自锁螺帽的螺牙出现低周疲劳开裂从而使预紧力松弛是微动磨损发生的根本原因。通过检查涡轮轴和自锁螺帽的冶金质量,发现自锁螺帽表层存在掉晶和晶界粗化现象。分析了应急动力装置的工作原理和自锁螺帽的加工工艺,提出了改进的措施。
对全片层TiAl基合金中微裂纹的萌生机制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全层状TiAl合金中微裂纹萌生机制强裂取决于片层与加载轴的取向关系。当加载轴垂直于片层时,界面分离为裂纹萌生方式;当加载轴平行于片层时,存在滑移致裂、α柱面断裂、界面跨片层解理、界面分离等方式,它们具有不同的萌生机制。界面的存在对微裂纹的萌生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K417合金在400℃ ̄850℃同相(IP)和反相(OP)的热机械疲劳(TMF)行为,并且与850℃等温疲劳(IF)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K417合金IF和TMF都具有循环硬化特征, IF的循环硬化能力比TMF的要高。与等温疲劳寿命相比较,在相同机械应变幅下,TMF的寿命降低,而且同相(IP)的寿命比反相(OP)的寿命更低。
基于小波变换原理,建立了直升机怕疲劳源的诊断与控制方法与技术,它包含小波分解与重构阶数的确定、噪声信号分解、 分解信号重构以及分离信号的1/3倍频程计算等方面内容。该方法具有低频信号分辨率高和易于重构等特征,特别适合直升机的主尾桨噪声信号进行分离。应用小波诊断方法对模拟噪声信号进行分解,结果表明,分离信号与原来的信号幅值差别不小,误差均在2.3℅以内,说明:信号分离的小波分析方法可信。
研究了TiNi 形状记忆合金在零-拉疲劳和对称拉-压疲劳条件下的应变响应,并研究了频率对TiNi开关记忆合金应力变曲线形状的影响。结果表明:TiNi形状记忆合金的应力应变曲线的形状与普通金属材料相比有很大的不同。
通过试验测定焊接结构模拟试件的S-N曲线,所需试件数及试验工作量均相当可观, 工程上难以实现。该文将钛合金焊接件当量为钛合金材料的应力集中(K)试件, 引入了焊接件的当量应力集中系数K的概念,以材料疲劳性能S-N曲线为基础, 只用一组焊接件的疲劳试验寿命数据确定K,从而建立焊接件的S-N曲线,评估焊接件的疲劳特性。 并以TC4钛合金氧弧焊试件为例,阐述确定K的具体方法和结果。
针对典型切口试样颈部在拉伸试验过程中各点局部应力应变的分布状态对各点采用三维含球形微孔洞体胞模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计算。计算表明,在所考虑的条件下,对于所用平板切口试样,切口边缘中部附近微孔洞扩张最快;对于圆棒切口试样,切口处心部微孔洞扩张最快。这些结果与通过试验确定的破坏起始部位相吻合,因而证实了微孔洞的淀化是导致试样材料在拉伸条件下破坏的主要原因,同时也证实了体胞模型用于局部破坏分析的有效性。
通过对离面约束T的深入分析,进一步提示了离面应力对三维断裂的影响。 采用大变形有限元方法对不同裂纹长度的三种几何构形进行了二维和三维数值分析,说明了离面约束参数在裂尖端场中的重要作用和分布规律,然后,利用约束理论,对塑性区尺寸和断裂参数的关系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