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气虚血瘀型出血性中风的体会

来源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脑病学分会成立大会暨全国首届中医脑病大师论坛与学术交流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nini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医学的发展中,历代医家没有提出出血性中风的确切概念,该病属祖国医学"中风"范畴.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尤其是CT的问世以后,现代医学将中风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大类.益气活血利水法现代研究结果提示该法是通过多层次、多靶点、多途径来实现其促进血血肿、水肿肿吸收,减轻组织占位效应、保护受损脑组织,改善脑出血动物神经行为功能的作用的。因此,笔者希冀与通道通过一系列相关的临床、动物实验,来进一步厘清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出血性中风的机制,从而使出血性中风的治疗更加具有针对性,进而降低出血性中风的医学经济学成本,减轻患者及其家属负担,提高患者回归社会的能力。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符合VD纳入标准的轻、中度患者90例,其中西医治疗组30例,中医治疗组30例,中西医联合治疗组30例,治疗前后采用简易智力量表(MMSE)和中医症状分级评分的方法,观察比较各组的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较中医治疗组及西医组治疗效果为优.结论:醒脑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8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汤,治疗14天;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用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血清LP-PLA2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
目的:观察肝豆灵片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肝豆状核变性痰瘀互结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治疗组26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包括二巯基丙磺酸钠和葡萄糖酸锌片),治疗组加用肝豆灵片,治疗6个疗程后观察两者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改良Goldstein分级、24h尿铜(u-Cu)、游离铜(nCER-Cu)水平、肝功能、和血常规等指标.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2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用冻干血塞通4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内静滴,1次/d,共14d;对照组61例,用盐酸川芎嗪16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1次/d,共14d.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5%、77.0%.结论: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脑血管痉挛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0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组、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每组50只,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模型,分别于模型形成后给予1mL0.9%氯化钠注射液及不同剂量氧化苦参碱(60和120mg/kg)腹腔注射,每日一次共10天,在模型形成后1d、3d、5d、7d和10d处死大鼠取出大脑
目的:观察自拟药棒循经推按法对脑梗死后肢体痉挛患者肢体痉挛程度、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自拟药棒循经推按法治疗,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使用Ashworth张力评分法、Fugl-Meyer运动功能(FMA)、Barthel氏ADL指数(BI)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前后比较,肢体痉挛程度改善情况:总
在临床工作中,笔者用补中益气汤+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清窍失养之眩晕56例,或以酒剂,或以汤剂,或是先汤剂后酒剂,收效甚佳,故做以下临床经验小结,供各位同仁参考.
本文重点阐述脑瘫患儿的康复过程中,医院康复、社区康复、家庭康复的重要性、三者在脑瘫患儿康复中各自承担的责任及之间的配合问题.脑瘫康复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单靠三者之中的一种模式治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据中国国情选择了医院—社区—家庭的多方位康复方法.实施了医院内的全面诊断,找准患儿土要障碍,制定出确实可行的近期、远期康复目标.并进行短期院内,全面康复治疗.以及院外规律,持久的家庭康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血管性痴呆60例,总有效率72.3%.结论:中药补阳还五汤治疗血管性痴呆有效.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50例在针灸康复科病房住院的缺血性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治疗组,各25例.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与护理.针刺组采用以项针和舌咽穴为主针刺治疗.治疗组选穴、操作、疗程均同治疗组,同时加康复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进行吞咽功能分级及疗效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吞咽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