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研究范式”中事实与价值问题检视

来源 :全国第二届教学论专业博士生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论“研究范式”的研究在国内兴起有着“元教育学”的话语背景,所以研究者首先触及到教学的本质的存在问题的研究.要研究教学论本质,建设事实的教学论还是价值的教学论的第一冲动.所以,分析事实与价值的根源与发展成为解决好这一教学论研究问题的前提.在此基础上,教学论的存在形态成为了问题的核心.通过教学论的生存状态分析,可以看到并不存在事实、价值二分的教学论形态,而存在的只是教学论内部的事实性问题与价值性问题,而两者又是交互在一起的.研究工作必须基于细致地区分这两者,才好选取适宜的方法开展研究.
其他文献
从现实情形来看,我国教学论无论在理论思考和理论建构方面,还是在彰显教学实践性和主体价值培育方面,其学术责任与使命的思考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深入.因此,随着教育科学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论研究应保持高度的理论自觉,立足教学实践,重视价值关怀,创新既具一定普适价值又具中国特色的教学论理念和思维方式,真正肩负起教学研究的责任和使命.
教学伦理应该持何种标准,当前主要有普遍主义、相对主义、语境主义三种观点的争论.普遍主义坚持教学生活中存在着普遍的“法”,试图通过这种普遍的价值观念对教学伦理生活进行规约.相对主义和语境主义认为教学生活中不存在绝对的伦理标准,一切伦理标准都是相对的或是在一定语境下才赋有意义的,因而需要教学伦理主体进行自主判断.通过对三种标准的合理性追问,我们发现其存在既有其合理性,也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因而,
以经验自然主义为基础的杜威价值哲学消解了价值与事实、手段与目的的二元对立,主张经验与自然的连续性、价值与事实的连续性,特别强调价值与事实的统一,把价值归结为事实;同时,凸显行动的地位,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强调价值理论对行动的指导功能.反思杜威价值哲学思想,也为破解教学美学研究困境,推动教学美学向纵深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基于杜威价值哲学的启示,笔者以为应当重点关注教学美赖以生成的教学生活世界的整体有
在“时代发展,公民素养提升的国际课程共识”、“立德树人,素质教育深化的国内课程需求”以及“实践厘清,课程改革自身的创新思维”动因下,核心素养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的支点,具体体现在课程观、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面的突破和创新.将这种支点作用发挥到实处,应该构建如下路径:提升课程领导的专业化水平,给予核心素养灵活的发展空间;优化课程设计,建构核心素养的校本化表达;改善课程评价,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测量
“课程知识”是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的核心概念,因时代变迁与理论视角的差异具有不同的内涵特征与价值意蕴.课程知识的建构过程受社会因素的影响,知识社会学为确立“课程知识具有社会制约性”这一基本命题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课程知识研究提供了社会学分析的新路径.在知识社会学的知识是社会建构观念的影响与启发下,课程知识的研究冲破传统知识论的哲学与心理取向,彰显了从“价值中立”走向“价值关涉”的价值取向,诠释了旨在
近几年来,在教育实践领域和教育研究领域,“核心素养”已成为一个十分热门的话题.早在20世纪中后期,,西方发达国家和经合组织、欧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开展了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以此提高未来人才的能力素养,增强国家的竞争实力.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正面临着从“知识本位”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的改革趋势.本文针对如何更加有效地从“知识核心”到“核心素养”开展高中英语学科教学这一论题进行探索,并提出了相应的
教师社会性格是在相似的生活背景和职业经历基础上形成的,为大多数教师所共有的性格特征.教师社会性格不是教师性格特征在数量上的简单总和,它具有社会历史性、相对稳定性、动态适应性的特点.教师社会性格是教师文化的心理积淀,也是教师行为的内隐向导,同时也是国民性格的典范表征.
在复杂多样的学科知识所构成的知识图景中,学科意识尤为重要.它是学科发展的前提,更是学科的生命之本.教学论意识不仅包含自觉地学习和了解教学论知识,更是包括在实际的教学与研究中,自觉或自动地以教学论学科建设与发展为出发点,并以教学论学科的独特视角、独特思维方式和独特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体体现在教学论学人的学科意识、学科立场、学科尊严、学科关怀四方面.
教学论的基本问题是“教”的问题,是帮助教师提升“教”的能力的问题.提升教师“教”的能力可以尝试从规范教学论专业术语、加强教学模式研究和亲近教学实践三个方面进行.
作为现象学教育学的发源地之一,加拿大教育受到现象学教育学充满人文意趣的哲学理念的深刻影响.本文以安大略省洛克里夫小学充满“温情”的思想教育活动、坚持“以人为本”的课程教学活动、强调“和谐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关注“生活世界”的生活体验活动为视角,探寻加拿大小学校园实践活动的精髓,以期对我国小学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开发有所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