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室内质控图制作的改进

来源 :中国医师协会输血分会2010年第四届输血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yun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用更短的时间制作更清晰、精确的质控图,提高工作效率,严格控制实际操作。确保检测质量,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可靠的信息。 方法:运用计算机中Excel软件进行计算与自动分析功能,快捷的对质控数据“S”(室内质控检测值)统计处理,计算其“X”(均值)及“SD”(变异系数),制作质控图。 结果:运用计算机制作质控图可直观、清晰、精确、灵敏、便捷的反映室内质控情况。 结论:提高了工作效率,为血液检测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类孟买型个体FUT1和FUT2基因座位的点突变情况。方法:通过常规血清学方法确定研究对象的红细胞表型,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FUTl基因和FUT2基因,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分别与参比序列GenBankM35531(FUT1)、GenBankU17894(FUT2)比对。结果:待研究个体的血清学表型为类孟买Ah-分泌型。基因分析揭示:在FUT1座位的nt880-882的3个T缺失2个
目的:研究亚甲蓝光化学法对乙肝病毒的灭活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0例,抽取其静脉血并使用亚甲蓝光化学法进行病毒灭活,评价灭活效果,并检测灭活前后红细胞功能。结果:以80uM亚甲蓝灭活1.5h后,HBV DNA拷贝数明显减少(P<0.05);病毒灭活后红细胞MDA明显增高106(P<0.05),2,3-DPG、Na+K+-ATPase、Ca2+-ATPase、Mg2+-ATPase、F
目的:建立基因芯片快速检测经输血传播病毒核酸的方法,进而探讨该方法用于检测临床标本的可行性。方法:通过PCR获得TTV病毒ORF1基因的DNA片段,克隆,从重组质粒扩增DNA片段,并点到玻璃载体上,制成芯片。与TTV病毒、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及戊型肝炎等病毒的PCR产物进行杂交,以检测探针的特异性。结果:该基因芯片探针仅与TTV毒株的PCR产物杂交呈阳性,与对照病毒的PCR产物杂交呈阴性。敏
目的:探讨了解常规方法确定的Rh(D)阴性者中是否存在少量Del。方法:对筛选出的62例Rh(D)阴性献血者通过吸收放散方法进行Del的检测。结果:检出4例Del型,占Rh(D)阴性者中的6.45%。结论:常规方法确定的Rh(D)阴性者中仍存在少量Del,应引起输血工作者的重视。
试剂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直接影响到血液检测结果。尽管试剂厂家对HIV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等多个环节从技术上进行不断改进、完善和提高,但对大部分是长期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来说,抗-HIV的ELISA检测试剂的假阳性问题仍就显得比较突出。本文对某站2008年-2009年抗-HIV初筛阳性样本的结果和本市CDC确证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贫血是肿瘤患者的常见合并症,据统计,大约50%的肿瘤患者发生贫血,而在晚期肿瘤及接受放疗或化疗的患者中,贫血的发生率则高达90%。输血是临床治疗尤其是在肿瘤根治手术围手术期和肿瘤放化疗期间必不可少的支持疗法,它一方面可以提高肿瘤患者的耐受力和疗效,另一方面,输血可能引起患者免疫功能抑制,使肿瘤细胞迅速生长,增加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转移率,并增加术后感染率。因此,如何做到合理输血,避免对肿瘤患者产生
血液安全已成为医疗工作中备受关注的重要问题,合理应用血液和血液制品就是输血安全的血制品,仅用以治疗可导致病人死亡或引起病人处于严重状况而有不能用其他方法有效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临床上恶性肿瘤的手术期及出血、贫血的纠正常常需要输血。输血能够扩充血容量,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纠正贫血、保障病人生命,近期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输血对恶性肿瘤亦存在着更大的风险。本文对围手术期输血与术后感染、输血与肿瘤的复
目的:评估临床输血病历的书写质量。方法:抽查650份医院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的归档输血病历,就病历首页、输血治疗同意书、输血检查、输血前双查双签、输血病程记录、输血护理记录、输血不良反应、出院小结等8个方面进行检查。结果:237份输血病历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缺陷病历比例为36%,其中65份病历存在2处以上的缺陷,共有缺陷项306处。结论:输血病历存在不小的医疗安全隐患,医院必须加强对
目的:分析医院退血收回3份血浆制品的原因,探讨在血浆交接、贮存及融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对2008年10月~2009年8月医院退回血液报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破袋、乳糜。是造成血液退回的主要原因。结论:在血液的运输、保存、交接及融化等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增强责任心,才能尽量杜绝血液的报废。
本文对血站对设置各采血点的全面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目前大多数县(市)级的原基层血站和中心血库均已经改设为采血点或储血点,特点是行政、人事、财务等管理体制还是按属地原则监督管理,业务上由地市级及以上中心血站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现阶段,强化《血站管理办法》和相关规范的落实,规范献血者献血前询问记录,体检、献血和化验记录、血液及献血标本按要求运输、保存等,应进一步提高认识,全面管理,确保临床输血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