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甘肃省“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模式

来源 :第八届西部论坛暨中国西部地区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fen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是一项综合性扶贫工程,该模式的特点是由贫困户全程参与项目的选择、实施、管理和监督,政府则以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为主,通过到村到户、整村推进的扶贫模式,改善示范村的贫困状况,进而带动邻近村、乡的发展,做法包括确定贫困村、召开村民大会、选取发展项目、编制发展规划、群众实施并参与、监督项目管理等步骤。 通过几年的实施,该模式共使17万贫困人口从中受益,大多数项目村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农民脱贫步伐加快,促进农村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的逐步形成,使群众、扶贫人员思想观念发生转变,同时辐射带动了邻近贫困村的发展,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由于这一模式尚是探索和试验性质的,在实践推广中,还有一系列因素制约“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的顺利实施,主要包括缺乏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持续参与扶贫的激励机制,缺乏完善的扶贫资金监管、项目运行监测机制,艰巨的扶贫任务与有限的扶贫资金之间矛盾突出。 受过“参与式农村评估”培训的人员少而不稳,贫困县、乡、村、户的发展情况不一致,制约整村推进的顺利开展等。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看,“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是一种制度选择和制度创新,从根本上缓解了当前农村的部分社会矛盾,调动了农民脱贫的积极性,为扶贫工作注入了活力,为妇女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营造了实施项目的良好环境,使扶贫开发步入良性循环,这对于甘肃省解决“三农”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
其他文献
在县城经济这个范围内,国民经济的所有指标,几乎都可以得到反映。同时,县(市)一级既是宏观经济政策的贯彻者、执行者,也是县城经济和社会发展决策的贯彻者、操作者,特别是当前,国家的许多重大决策和重大战略,包括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发展中小企业,扩大就业门路;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等等,无疑都要求把县(市)作为操作的平台。县一级作为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始终发挥着承上启下,连接城乡
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是要破解“三农”问题。本文在分析了西部“三农”问题的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西部“三农”问题的总体思路,通过生态重建、现有土地所有权和流转制度的改革、城乡一体化、农业科技创新系统的建立等对策,来破解西部“三农”问题。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和纤维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饲料和饲草是人类饲养动物、发展饲养业的基本条件,而这些产品主要来自农业。农业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提供了人类绝对不可缺少的生活资料和生存物质,奠定了人类生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本文指出农业是一项风险产业,旱地农业风险更大,阐述了和谐利用降水资源和循环利用养分资源的重要性,提出退耕还草还林要与自然条件和谐一致。
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由追求数量型向追求质量型转变的新阶段,面对加入WTO的新机遇和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新需求,西部马铃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对解决西部“三农”问题、提高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推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本文在简述我国西部马铃薯生产现状、作用和地位的基础上;科学客观地分析西部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潜在问题以及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着重展望今后“十一五”期间我国西部马铃薯产业
土壤耕作是土壤管理的主体措施又是水分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土壤耕作在较大范围和较深程度上影响生态环境。传统土壤耕作方法是造成西部地区农耕土壤侵蚀的主要原因,保护性耕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传统耕作存在的弊端。传统土壤耕作存在风蚀水蚀等严重生态问题,西部地区实施保护性耕作具有重要的生态建设功能,可以缓解生态危机,修复生态损伤,具有明显的生态建设功能。能够有效抑制水土流失、抑制土地荒漠化并减轻沙尘暴危害
农村幅员广阔,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解决目前农村的焦点问题的办法之一,就是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保持、健康、协调地调动大力发展以农村二、三产业为主的乡镇企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农村幅员广阔,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从一定
长期以来,“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它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且涉及到我国80%以上人口的生存、发展问题,同时也涉及到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全局问题。“无农不稳,无粮则乱”这是无可否认的中国的历史古训。所以,多年来,党和国家极为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把“三农”问题既看成是经济社会问题,同时也看成是政治问题。近些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连续每年都发出一号文件,对加强“三农”
本文在阐述有机食品的概念、有机食品与其他食品的区别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有机食品发展趋势,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保护生态、维持环境与经济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发展有机食品的必要性和保证有机食品产业健康发展的方法。
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理想模式。庆阳的发展要实现工农互动,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借脑生财,为科技人员创造施展能力的环境。在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过程中,要立足本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突出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资源开发要细水长流顾及长远、环保先行唱响绿色主旋律。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创建“子午岭人才金字塔聚宝盆”工程;工业发展要寻找商机,创办创业园区;农业要摆脱传统的
发展经济学认为,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工商关系要在政策上调整。在工业化启动时期,工业的成长主要靠提供的剩余积累,这是“农业反哺工业”阶段。步入工业化中期,工业的发展完全依靠自身的剩余积累来进行,这是工农自养或平衡发展的阶段。进入工业化后期,工业剩余开始回流农业,这是“工业反哺农业”阶段。工农关系的这种演变及其政策调整,在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是一个共同趋势。本文介绍了反复造成的关系不协调,阐述了新“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