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气氛诱导铂基双金属催化剂表面结构动态变化研究

来源 :第十六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ao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催化反应的性能与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又会受到反应气氛的影响。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的表面结构会随着气氛的变化而变化[1,2,3],这就意味着实际反应中的催化剂和反应前的催化剂在表面结构上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了解真实催化反应中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对我们理解催化反应过程和对催化剂进行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基于表面科学技术构建模型催化剂,通过研究模型催化剂在反应气氛中的结构变化理解催化剂表面在反应中的活性组成。
其他文献
近年来,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性材料成为各国研究者关注的热点[1]。由于MOFs具有结构组成多样性、较大比表面积和孔隙率等特点,在催化、储能和分离中都有广泛应用[2]。
在费托合成中,铜经常作为一种还原助剂添加在铁基催化剂中.实验发现,Cu助剂还可以提高费托反应活性,但研究者对Cu的作用机理还不是很清楚.CO的吸附与解离被认为是费托合成的第一步,为了理解Cu助剂的作用机理,我们采用DFT理论方法,研究了Cu对CO分子,C原子和O原子在Fe(100)表面吸附的影响.
Homoleptic transition metal carbonyls are widely used compounds with various applications especially in modern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1.Among homoleptic transition metal carbonyls,iron carbonyl clust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是利用有机配体与金属离子间的金属-配体络合作用而自组装形成的超分子微孔网络结构的一种颇具前途的类沸石(有机沸石类似物)材料[1]。它具有结构可调,易于合成,比表面积大[2]等优点,是潜在的催化剂负载材料,并已在催化氧化加成、加氢还原和酯化等反应中得到了一定应用[3]。
目前,清洁能源太阳能的利用,环境污染的控制,使得光催化剂的研究引起了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但是由于禁带宽度较大,传统的光催化剂只有在紫外光下,才能发挥催化作用,严重限制了光催化剂的应用.如何制备化学性质稳定,在可见光下具有高催化活性的光催化剂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本文采用溶剂热法,以HF(0.1ml,0.2ml,0.3ml)为F 源合成出F 掺杂的Nb2O5.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氮气吸附,
类Fenton 离子液体用于催化氧化脱硫可以实现深度脱硫[1,2],尽管类Fenton 离子液体表现出很好的催化脱硫性质,但是有离子液体用量大,分离回收困难,因此本文设计了负载型类Fenton 离子液体用于催化氧化脱硫研究。本文用嫁接法把类Fenton 离子液体负载在介孔材料MCM-41 上(图1)。采用FT-IR,XRD,DRS,HRTEM,TG-DSC 以及 N2 吸附-脱附表征催化剂的结构和
环己烷的液相催化氧化是工业上用于生产环己酮、环己醇(KA oil)和己二酸(AA)的重要过程。现有的工艺采用钴盐作为氧化反应的均相催化剂。最近,我们发现碳纳米材料对此反应有良好的催化活性[1],但何种结构的碳材料适合于此反应尚不清楚。本文研究碳材料的杂化形式对催化环己烷氧化反应活性的影响,并由此推断碳材料催化环己烷氧化反应的机理。
黄金(Au)在化学(尤其是现代催化化学)研究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般而言,Au是惰性的贵金属材料,但Au 其实具备丰富的配位和金属有机化学.传统的冶金方法是利用氰化物将Au 从低品位的矿中提取出来,生成相应的水溶性Au 络合物,即MacArthur-Forrest process.这个过程主要涉及到Elsner Equation:4Au + 8[CN]- + 2H2O + O2 → 4[Au(
柴油尾气中炭烟颗粒正在日益成为大气中重要的污染物,以适宜的氧化剂降低炭烟颗粒的氧化温度至尾气温度范围内是最有效的炭烟颗粒的处理方式.本实验利用柠檬酸络合自燃烧法制备了复合氧化物K/CeO2.利用程序升温反应(TPR)对催化剂氧化消除炭烟颗粒的反应,并考察了K/CeO2的最佳制备条件.
会议
氢能作为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其开发和利用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水合肼(N2H4·H2O)的质量氢含量高达7.9%,其完全分解得到H2,副产物仅为N2,因此可作为液体氢源加以利用.肼分解有两种途径:⑴完全分解:N2H4→N2+2H2;⑵不完全分解:N2H4→1/3N2+4/3NH3.在室温下,热力学上不利于反应⑴的进行,传统的肼分解催化剂无法实现水合肼的完全分解[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