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孔置管盘外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康复医学会疗养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六届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aidon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胶原酶髓核溶解技术的发展,盘外注射方法得到了有效临床应用,本院在实际工作中,应用C臂下椎间孔盘外置管技术,将胶原酶注入突出的髓核周围,通过该酶催化降解髓核的胶原成分,降低髓核内的压力,使突出的椎间盘缩小或回复,减轻或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达到缓解或消除症状的目的.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操作安全简便,直达病变部位,充分发挥了胶原酶的的溶盘作用,达到了微创介入治疗的最大疗效.
其他文献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微循环障碍和血液高凝状态等各种原因所致脑部供血动脉发生急性阻塞,使脑组织局部发生缺血、坏死而出现的一系列神经症状和体征.该病起病急、进展快、预后差,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超早期溶栓被认为是治疗该病的最有效方式,但其有严格的适应症和时间窗,以及并发出血的风险,使临床广泛开展受到一定限制.我院自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采用尤瑞克林联合丁苯肤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
随着生活方式的新变化,电脑、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长时间的低头导致颈枕部不适疼痛、肩背部酸沉,严重者可出现头疼、头晕等,X平片往往显示颈部生理曲度变直、小关节紊乱等表现,此类颈椎病,尤其在年轻人中多见,属于"颈型颈椎病",由此诞生了一个新的名词"低头族"."低头族"所患颈椎病是各类型颈椎病发病的早期,也是颈椎病治疗的最佳时机,若是延误治疗,将引起颈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脊髓受压等严重问题.笔者在临床
颈椎病的病症十分复杂多样,同时还容易引发一系列颈源性疾病,难以治愈且容易复发,严重影响到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找到颈椎病的良好治疗方式是及其迫切及必要的。目前,本病多采用保守疗法,其中针灸疗法疗效显著,但有关的实验研究开展较少。为此,我科门诊从收治的颈椎病患者中选出30例,根据不同的病情分别制定了针灸治疗方案,疗效尚满意。
随着中国社会逐渐步入老龄化,各种慢性疾病发病率呈明显增加,治疗所产生的高额费用,给个人和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必须转变现有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将中医"治未病思想"和健康管理的理念结合起来,引入到医疗卫生工作中显得越发迫切与重要.现代医学健康管理主要通过控制人们生活方式中的健康危险因素和行为,来达到维护人们健康的目的。事实证明其在降低疾病发生率,维护个人健康以及减轻
近年来脑卒中(cerebro vascular accident CVA)患者的康复治疗越来越收到重视,由于中枢神经受损引发的各种原始反射、异常运动模式的出现,导致步态异常,步行功能下降.虽然脑卒中的死亡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其后遗症如肢体功能障碍却长期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在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中,改善步行功能是主要的康复目标.脑卒中患者由于上运动神经元的损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属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RSD)范畴,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肩痛、手浮肿疼痛及被动活动疼痛加剧,皮肤温度升高,腕及肩关节活动受限,严重影响偏瘫肢体功能,目前SHS主要采用物理及康复治疗及封闭、神经阻滞等方法,但单独使用康复疗法治疗效果欠佳,
痛经是妇科常见疾病,发病率高,病程长,易反复发作.通常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本病诊断容易,西医常规治疗效果多不理想,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对2013-7-2014-9入院的60例患有痛经的患者给予针灸结合中草药口服和外敷及常规方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痛经症状改善情况.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fsyndrom,SH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症,是脑卒中后偏瘫病人的常见合并症,发生率为12.5%~70.0%,该病临床表现分为3期,Ⅰ期(早期):患手骤然肿胀,伴有皮温及皮色变化,腕关节及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Ⅱ期(后期):疼痛加重,肿胀减轻,皮肤萎缩,X线可查出骨质的变化;Ⅲ期(末期或后遗症期):未经治疗的手则变成固定的典型畸形,手部皮肤和肌肉
目前,国外机构对颈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导致脑梗死的发病机制进行了许多研究,而国内这方面的报道还比较少。国外研究已在有症状的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中TCD检测到了高的栓子发病率,从而为在低灌注区域的栓塞机制提供了可能依据,因此认为栓子栓塞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学说是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或闭塞引起脑梗死的主要发病机制,打破了以往的观点:重度颈动脉狭窄导致的脑梗死与狭窄远段脑血流减少相关的低灌注学说。对脑梗死急性期临床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精神疾病,多数患者需长期住院,由于精神科病房多采用封闭式管理,导致患者长期与外界隔绝,生活单调,社交缺乏,加之疾病本身演变,使得患者情感淡漠、意志缺乏动作迟缓及社会退缩.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多种康复措施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采取音乐疗法、生活技能训练及心理护理等综合干预手段,观察了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及社会功能干预前后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