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电熔窑(炉)及供料通电加热

来源 :中国硅酸盐学会2004年全国玻璃电熔技术专题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li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黑色的绝缘玻璃是灯头中其它材料不可替代的组成,在灯头生产中压玻是一道关键工序,在压玻中玻璃必须是熔融的液态,否则很难达到设计要求的形状,玻璃必须有加热的窑炉.一、采用少量热玻璃烤窑体会.二、供料通道电加热.三、二合一电熔炉.
其他文献
彩色显像管玻璃池炉在运行到四年半后,其池炉本体因受玻璃侵蚀而变薄会发生很多问题,须及时采取对策,否则会严重影响玻璃缺陷以及池炉的寿命,对此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池炉后期运行管理,因此,如何才能保证其安全又能确保其使用寿命、并且降低玻璃缺陷,是摆在玻璃现场技术人员面前的一大课题,本文介绍了在池炉关键部位的运行管理方面的经验.
玻屏的退火炉炸裂是销钉封接工序中最难控制的工艺之一,并且也是在各种销钉封接缺陷中占比重最大的.尤其是大型品种纯平的玻屏,更易产生炸裂.因为其料滴数较低,屏的肉厚以及表面温度分布不均,产生的温差极易发生炸裂.因此如何把玻屏的退火炉炸裂率下降到最低,是销钉封接工序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研究了热处理对50SiO-50PbF-3ErF系统透明玻璃陶瓷中Er离子上转换发光和近红外发光性能的影响.与热处理之前的玻璃相比,玻璃陶瓷中的Er离子上转换发光强度显著增强,上转换发光机理为双光子吸收过程.根据吸收光谱计算的J-O参数表明玻璃陶瓷中的Er离子已进入到β-PbF纳米晶体中.这样就导致了玻璃陶瓷中Er离子的近红外发光峰产生了明显的分裂.
产品的质量是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出来的.在一定条件下,取决于操作工的水平,但在一定的程度上,就有它的局限性.要想进一步提高质量,就必须通过技术上的进步来从根本上解决.本文以提高产品质量为出发点,从实践入手,加强技术改进,解决了销钉工序数据波动引起的封接质量波动,从而提高了产品品位.
由于彩色玻屏成型过程中,是靠玻璃液与模具、成型风之间热交换来实现产品的定型的.所以在保证成型风稳定控制的前提下,底模温度的稳定控制就成为生产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本文力图通过对影响底模温度变化的各种可能原因的分析总结,为大家在生产线出现类似问题的时候提供一些思路.
运用新技术,通过不断的技术改造,提高玻锥生产线设备的精度,最大限度的去改善玻锥成型工艺条件,满足加快生产节拍,大幅度增加产量,降低生产成本的要求.
本文以氧化铈作掺杂添加剂,通过对玻璃熔窑用二氧化锡电极掺杂一定量的氧化铈,分析电极的强韧性和微观机理,结果表明,氧化铈对二氧化锡电极的抗折和增韧效果显著,一定程度上能促进SnO2品相的形成和生长,使氧化锡晶体成三维生长,大大提高了电极的强韧性,同时对电极的导电性也有明显的效果.
在玻璃电熔技术广泛推广的今天,钼棒电极的使用也日益被玻璃厂家所熟知,也对钼棒电极在玻璃窑炉中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但钼棒电极在使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就是钼电极在一千四、五百度的玻璃液中,内部组织会发生变化.钼的再结晶温度较低为1100℃,再结晶后因晶粒逐渐粗大,容易脆断,高温下强度和硬度都会下降,会造成钼电极的寿命缩短.因此,必须提高钼电极晶粒度和再结晶温度,改善钼的高温性能,在钼
力诺集团2001年新上日产3吨铅品质玻璃电熔炉一座,生产工艺品用玻璃块、玻璃棒、灯饰玻璃球等产品,在近三年的生产运行过程中,有时产品质量不稳定,为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需要在炉子大修时作一改进,故提出部分设计改进方案:一、增加深度.二、炉子小、稳定性差.三、近段时间,从料道的挑料情况看,料中条纹增多.分析,可能有如下原因.四、在熔化部和料道中增加3支铂金套热偶,提高实测温度的准确度和可参考性.五、料
电熔炉设计规模为日出料10吨,熔化部池深1.85米,12支钼电极,流液洞、上升道处各设计一组电极,挑料池及料道分别为钼电极和等直径硅碳棒加热,成型方式为人工成型.本文介绍了10吨电熔炉点火、烤炉运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