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矿职业伤害防治研究

来源 :2002年中国国际安全生产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tu20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系统分析了当前中国煤矿职业伤害的现状及面临的严峻形势,阐述了防治职业伤害的重要性、必要性及紧迫性。论述了中国煤矿各种职业伤害发生的原因、条件、规律及表现形式,介绍了职业伤害防治的新技术。重点对煤矿职业病的防治做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科学的综合防治措施,在管理模式、安全法规、技术路线、工艺流程、操作方式、作息制度等方面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本文根据中国煤炭工业统计年鉴资料,对国内煤矿近年的煤矿事故的死亡人数与事故频率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绘出了事故死亡人数与事故发生频率的图形。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煤矿重大事故的死亡人数一频率的关系符合幂律分布,即具有自组织l临界性规律,并根据这一特点,与我国现行的煤矿法律、法规和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相对照,说明关闭乡镇煤矿是符合这一自组织临界性规律的。
本文从对我国当前重大特大事故频发原因中社会环境因素的分析入手,对安全文化的先进性和社会性、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继承发展和创新、安全教育和安全科技等发展方向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推动我国的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评价又称危险度评价或风险评价,它是以实现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和方法,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判断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为制出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安全评价的目的是寻求事故率最低,损失最小,安全投资最优。本文对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中间评价、验收评价进行了介绍,并详细阐述了各种评价的国内外概况及在我国的应用情况和我们开展的工作,论述了其评价方法
本文研发了一套基于网络技术的企业安全信息共享及管理系统,克服传统安全管理方式落后,难以实现安全生产的状况。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量,使安全管理趋于信息化、系统化、规范化、现代化。
本文以淮南矿业(集团)公司谢二矿为试验地点,成功地研究了一套经济、有效的区域性消除煤层突出危险的综合治理技术。其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回采工作面突出危险性区域划分、回采区域煤层消突技术、顺层长钻孔施工工艺以及消突效果评价方法,并将该技术成功地应用于放顶煤回采工作面的开采实践。该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消除工作面回采区域煤层的突出危险。
本文对企业安全教育体系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不断强化安全教育,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从而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安全文化体系建设提供最坚实的保障。
本文以梅河煤矿三井为例,阐述了急斜持厚煤层水平分层综采放顶煤的防火、瓦斯防治技术措施。笔者采取了多种技术措施,在管理上学习阳泉经验,领导重视,健全制度,严格管理。几年来,在梅河三井急斜特厚煤层水平分层综采放顶煤瓦斯防治上取得一定效果,在0507采区八、九、十、十一分层未发生瓦斯煽出,受气压下降速率影响瓦斯涌出也大大缓解,使生产安全有一定保障。但对这种采煤法瓦斯涌出规律及防治方法,还要进一步探讨,以
职业安全卫生培训是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如何有效、充分地发挥培训工作的作用是众所关心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与目前整个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当前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近而论述了如何建立起从资格培训规定、培训大纲、培训教材到考核标准的培训体系和职责明确、层次清楚的培训程序,建立起有效的职业安全卫生培训机制,使职业安全卫生培训工作进一步走向正规化。
本文对中国煤矿安全监察培训进行了整体分析。文章指出,煤矿安全监察培训属于职业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由五个部分组成。基于中国煤矿安全监察员的执法资格培训的经验和体会,对建立科学的煤矿安全监察培训体系及工作内容提出了建议。
采面环境参数主要包括温度、湿度、风速、气压、粉尘、噪声等。本文重点对高温、高湿,低风速和高劳动强度采面中的司机和支架工生理、心理参数进行了现场实测,并利用联合国援建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的人机气候实验室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定量分析了不同环境参数和作业负荷下其作业人员心率、肺通量、能量代谢率、热积等生理参数的变化规律,以及产生注意力分散、工作情绪低落、误操作等不安全心理与不安全行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