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本文中,在其他辅助稳定剂的帮助下,我们首次通过柠檬酸钠还原法可以一步合成尺寸从2 纳米到330 纳米的单分散、类球形的金纳米晶体。首先,通过动态光散射和Zeta 电位仪在室温下研究了金纳米晶体的成核和生长过程。研究结果发现,金纳米晶体形成过程中的溶液呈现蓝色是由于团簇复合物颗粒(初级核)的聚集引起的,它们的聚集是因为它们表面电荷变化诱发的。金纳米晶体形成过程中这种非正常的颜色变化可以通过引入其他配体(如生物碱)使其正常化。金纳米晶体的最终尺寸与团簇复合物颗粒的聚集行为无关。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金纳米晶体形成过程中的颜色变化和中间产物的尺寸变化是由于柠檬酸钠的多重角色引起的。其次,通过分析金纳米晶体的可能反应历程之后,“新核”的数量可以通过引入其他配体来稳定初级核来控制;同时不再有初级核的聚集现象发生。最后,通过谷胱甘肽和生物碱的帮助来控制成核阶段的核的数量,具有低尺寸分布和大范围尺寸的类球形的金纳米晶体可以一步合成,从而替代多步的“种子生长法”。尺寸从40 纳米到330 纳米的金纳米晶体可在生物碱的帮助下通过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同时,我们的预混合法可以实现小尺寸的金纳米晶体(从2 纳米到39 纳米),特别是实现具有3 纳米尺寸间隔的金纳米晶体的精细调控(例如从6 纳米到39 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