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WS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1次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dan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PMWS诊断技术进行了研究。文章围绕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病毒分离、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免疫组化试验和原位杂交试验、免疫荧光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进行了论述。
其他文献
目的:检测我国江苏等9个省市部分地区分离的1007株猪源大肠杆菌中肠细胞脱落位点毒力岛(LEE)和耶尔森菌强毒力岛(HPI).方法:对分离的猪源大肠杆菌采用PCR的方法,检测LEE核心区的ler和eaeA基因和HPI的irp2和fyuA基因,并对LEE和/或HPI大肠杆菌进行了O血清型的鉴定.结论:2.7﹪的猪源大肠杆菌携带LEE,12.7﹪的菌株携带耶尔森菌HPI,O93和O107为猪源HPI大
目的:克隆分析中国特有小型猪来源的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PERV)囊膜基因(env),比较不同来源毒株的异同及系统进化关系.方法:应用RT-PCR的方法分别从中国实验小型猪、巴马香猪及五指山小型猪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扩增PERVenv基因,克隆入T载体后测序;随后以PCR方法对克隆PERVenv基因进行分型检测;最后采用DNAsis及DNAstar软件对克隆的env基因和国外毒株env基因进行同源性及系
本文对新生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病原(ETEC)致病因子进行了研究。文章采用固相、比色的套式PCR方法,成功地从临床标本粗提物中检测出ST,a和ST,b基因,扩展了PCR的应用。
本文对伪狂犬病病毒、猪细小病毒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检测基因芯片的构建及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文章围绕PRV-PPV-JEV检测基因芯片靶基因克隆及鉴定、PRV-PPV-JEV检测基因芯片的构建、PRV-PPV-JEV检测基因芯片检测技术进行了论述。
我们对采集于四川部分猪场的病料进行了处理,接种于ST细胞观察病变,并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了病毒.根据GeneBank报道的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通过RT-PCR技术扩增TGEV四川分离株一条包含了S基因中A、B、C、D四个抗原位点的一段基因序列(约1749bp).通过低熔点琼脂糖纯化回收该片段后,将此片段连接在T载体上,再转化在DH52大肠杆菌里,使用双酶切法进行酶切鉴定后进行测序,结果表明,SC-A
首次对犬冠状病毒大熊猫株(CCVDXMV)核蛋白(N)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测定.本实验根据GenBank中报道的CCVlnsavc-1株N蛋白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对分离的CCVDXMV野毒株进行了RT-PCR扩增.将扩增的PCR产物纯化回收后与pGEM-T连接得到重组质粒pTN,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该基因全长1146bp,编码382个氨基酸;与CCV标准毒株lnsavc-1N基因相
对广西16株狂犬病病毒株N基因全序列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广西毒株属于Ⅰ型,可分为3个群即、Ⅰ群、Ⅱ群和Ⅲ群,GX01、GX08、GX09、GX014、GX091、GX195、GX260、GXLA、GXHX、GXSL这10株同源性在97.9-99.8﹪,为Ⅰ群,它们与别的毒株的同源性在84.3-89.7﹪,其中GX08、GX09、GX195、GX260、GXHX、GXSL可分为Ia亚群,GX01、GX
为了确诊重庆地区2004年12月至2005年4月发生的临床疑似犬狂犬病,分离病毒并分析病毒株的进化关系,我们采用RT-PCR和乳鼠脑内接种试验检测重庆地区送检的5例临床疑似狂犬脑组织样品,并进行病毒分离;测序经RT-PCR获得的狂犬病毒N基因3端序列360nt,DNASTAR软件分析5个流行毒株间及其与各基因型代表毒株的遗传衍化关系.结果显示,5例临床样品均含有狂犬病毒,分离获得的5株流行毒(CQ
对石河子某种兔场采集到的病死兔组织和病死兔的母乳进行细菌分离,通过形态鉴定,生化鉴定,药敏试验,动物致病性试验等一系列微生物学诊断,证实兔链球菌感染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对其进行针对性治疗,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目的:制备抗鸡γ-干扰素单克隆抗体(mAb).方法:应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以重组菌BL21(DE3)(pET-ChlFN-γ)表达产物的包涵体作为抗原免疫BALB/c鼠,以纯化的GST-ChlFN-γ作为检测抗原,制备抗鸡γ-干扰素mAb;采用ELISA、Dot-ELISA和Westernblot鉴定mAb的特异性.结果:获得2株可稳定分泌抗鸡γ-干扰素mAb的杂交瘤细胞株1G5、5E3,其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