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种子内源抑制物质活性的研究

来源 :全国核桃生产、科研及产业化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ch1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核桃种子内源萌发抑制物质的研究,探讨了核桃种子萌发难的原因.方法:制备核桃壳和种皮粗提物,并测定其活性;制备核桃壳的乙醚提取液并进行纸层析,然后测定各区段的活性.结果:首次证明了核桃壳及种皮中均含有一定活性的内源抑制物质,核桃壳内源抑制物质中有易溶于水的成分,也有易溶于乙醚的成分.乙醚提取物纸层析在R<,f>0.2和0.3区段分别对萝卜种子萌发及幼根生长有最强抑制;R<,f>0.5区段对绿豆种子萌发及幼根生长有最强抑制:Rf0.1和0.8区段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有较强的抑制活性;Rf0.3区段对小麦幼根生长有最强抑制,各区段地小麦种子萌发则不表现抑制.结论:核桃种子萌发难的原因,除核桃壳透水性差外,还有内源抑制物质作用的结果.
其他文献
核桃是世界四大干果之一,核桃因含丰富的营养成分,在国外被称为"高级干果",主要用于生食或制作糕点糖果,消费高峰为中东斋节、圣诞节和复活节.近年来由于加工和储存方面技术的提高,人们对核桃营养价值的重新认识,季节消费已转为全年消费.全世界有14个核桃产国,年产75万吨左右,主要生产国有美国(25万吨),中国(20--30万吨),其次为土耳其、印度、法国、巴西、伊朗、东欧等国.
本文运用人工用材林经营中以冠幅与树龄相关理论控制密度的方法,对引种核桃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生长表现的大量调查数据,通过模拟核桃树体发育冠幅与树龄线性相关的回归方程,确定引种核桃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相应栽培密度,方法新颖,且更具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利用青石山区梯田堰边栽植1~2a生核桃实生苗,株距4~5m,行距不等,每hm平均375株.缓苗1~2年后进行良种嫁接,主要品种有元丰、香玲、鲁光、阿九等.嫁接第2a结果,第3a有一定产量.每666.7m核桃产量3a生为33.5kg,5a生为91.5kg,9a生为218kg,12a生为273.25kg.堰边良种核桃的综合经济收益分别为对照的1.5~4.9倍.阐述了主要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包括实生苗建园
小型洁净热风系统是一个系统工程,烘烤容积、烤房面积、烤房热风道、联接风机的管网、炉膛结构、烟囱结构等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关系,有必要在进一步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供推广用的标准化图纸.
采用二步生根法诱导核桃试品种试管嫩茎生根,通过对不定根发生发育过程的解剖学观察发现,不定根原基起源于形成层,特别是髓射线正对的形成层细胞.不定根内部解剖构造为典型的初生构造.而根毛的发育状况,受基质理化性质影响,即生态条件可以改变组织发生及其形状.
自1998年以来的5年间,通过人工隔离诱导实现品种核桃孤雌生殖,共获得孤雌生殖核桃480多个,孤雌生殖频率达8.17~69.44﹪,且播种得到155多株生长正常的实生苗,孤雌生殖核桃出苗率达5.26~80.00﹪.植物生殖遗传学理论认为"来源于孤雌生殖的二倍体植株,其基因型应该是纯合的."新疆早实核桃的早实性和孤雌生殖能力,在木本植物尤其高大乔木中都是罕见的,是极为珍贵的种质资源,则为实现核桃品种
本研究利用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对核桃果实内韧皮部筛管/伴胞复合体及其周围薄壁细胞中的酸性转化酶进行了亚细胞定位,旨在为确定蔗糖在核桃果实中卸载的途径提供直接的证据.
通过对核桃核仁黑斑病菌进行分离、纯化、鞭毛染色、鉴定和致病性测定、认为核桃核仁黑斑病的病原菌为核桃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juglandis).该菌也为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病原菌.
通过使用多菌灵、百菌清、菌毒清、代森锌、福美砷、甲基拖布津6种常用杀毒剂对核桃接穗进行浸泡(1小时)处理,并放在常温下(湿度60﹪)观察感染时所需时间.结果显示,菌素清处理的接穗再感染所需时间最长,因此是核桃接穗消毒的首选剂型.通过对菌毒清处理过的接穗和未处理的接穗进行嫁接对比试验,成活率分别为:84.0﹪、和67.7﹪,差异显著;通过与装土保湿法核桃枝接方法对比,成活率分别为:84.0﹪和81.
澳大利亚的核桃一般是在3月底到5月初采收,根据品种不同和当年的气候条件稍有差异.采收工艺的确定目的是获得品质最好的产品,即果仁孢满,色泽浅淡.其中科学地掌握核桃的成熟度,是核桃采收的关键所在.成熟的核桃有两部分组成,外层的青果荚和里面坚果部分.按照核桃的生长过程,只有青果荚成熟后,核桃才容易脱落,便于采收.但是这两部分并不是同时成熟,一般坚果早熟于青果荚.往往当青果荚成熟时,坚果已到了过熟阶段,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