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对基于沸石和硅油的电流变液性能的影响

来源 :第七届全国摩擦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t1977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基于沸石和硅油的电流变液的温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从10℃升高到90℃,电流变液的剪切屈服应力变化较小,但电流密度上升很快.为了对此进行合理解释,测试了沸石和硅油的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发生电流变液的电导比率很高,而且随着温度的上升,电导比率变化不大,从而使颗粒间电场分布变化较小.所研究的电流变液的剪切屈服应力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但基础液的电导随着温度升高变化很快,引起电流变液的电流密度急剧增加.
其他文献
汽车自动传动液对摩擦特性的要求极为苛刻,其连续滑动扭矩转换离合器具有良好的燃油经济性,但若摩擦特性不佳,则将会引起系统颤动.采用FALEX-Ⅰ摩擦特性试验机考察了几种添加剂对油品摩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6-二叔丁基对甲酚对油品的摩擦性能影响较小,极压抗磨剂、分散剂、抗腐剂及摩擦改进剂等添加剂对油品的摩擦性能影响较大.摩擦改进剂可改善汽车自动传动液的抗颤性,某些摩擦改进剂的复合将进一步改善汽车
基于基因模型的进化设计对内燃机部件摩擦学设计的多约束、多目标、多参数问题可以提供有效的设计决策依据.但当采用传统基因模型进行整机设计的,"顶端参数现象"和"子系统干涉现象"使得复杂系统的多子系统的设计综合存在困难.为此提出了分层基因模型和相应的协同进化算法,建立了参数协调机制,并成功应用于内燃机整机的综合设计决策.
采用高碱性和无灰清净分散剂,有可能使发动机油运行中的积炭和漆膜转化成纳米或微米级颗粒,从而抑制积炭和漆膜的形成,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效率.表面活性剂包裹的尺寸为5-10nm的CaCO的透明稳定溶液即是一种高碱性纳米清净分散剂;脂肪酸钠和脂肪酸钾皂在水溶液中呈溶胶状,也可视作为纳米级抗磨剂.工业润滑中采用的水合偏硼酸钠和水合偏硼酸钾等属于纳米级抗磨减摩剂,但易溶于水;纳米铜有优良的极压抗磨性能;实验室合
研究了金属氧化物填充聚四氟乙烯在干摩擦和水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在水润滑条件下,填充聚四氟乙烯的摩擦系数都比干摩擦下的明显降低,约为干摩擦时的1/2-1/10;而磨损率比干摩擦下的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大;水润滑条件下金属氧化物填充聚四氟乙烯的磨损率增大与填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密切相关.
利用超声波和偶联剂处理的方法,制备了纳米微粒填充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用M-20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评价了样品在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考察了纳米微粒和不同偶联剂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同时还比较了摩擦前后各种样品的正电子湮没谱.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显微硬度均高于纯环氧树脂,含经硅烷偶联剂处理的纳米微粒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明显优于含钛酸酯偶联剂处理的纳米微粒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复合
利用场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中的销-盘式(pin-on-disc)滑动摩擦磨损装置对两种复合陶瓷在真空中单磨粒作用下的摩擦和磨损行为进行了原位观察和分析.发现随着试验周次的增加,两种材料的在空气中摩擦系数逐步增大并趋于稳定;但在真空中的表现正好相反.SiC/SiC材料的微观磨损机理主要表现为脆性的沿晶剥落;AlO-TiC-Co复合陶瓷的磨损主要表现为韧性的微切削.
采用分步乳液聚合法合成了聚苯乙烯/聚乙二醇/氟化镧纳米微球,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示差扫描及热重分析仪等表征了纳米微球的形貌结构和热性能.将所得乳液一部分用作水基润滑添加剂,另一部分破乳得固体粉末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二者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聚苯乙烯/聚乙二醇/氟化镧纳米微球平均粒径约为80nm,粒径分布均匀;乳液和固体粉末均具有较好的摩擦学性能.
为了提高LB膜的膜基结合强度及改善其机械稳定性,将SaMs与LB技术相结合制备出了一类复合分子膜,研究了其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与花生酸LB相比,自组装与LB复合分子膜的摩擦学性能大幅度改善,尤其承载能力及耐磨性显著提高;同时复合分子膜表现出更优异的微观摩擦性能,与自组装单分子膜相比,其与花生酸LB膜形成的复合分子膜在相同条件下的摩擦力可下降约3~5倍.
合成了油溶性二聚酸3-氯-2-羟基丙单酯,用红外光谱仪表表征了其结构,并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评价了其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二聚酸3-氯-2-羟基丙单酯作为N68机械油的添加剂具有较好的抗磨性能、较高的承载能力及良好的减摩性能.磨斑表面形貌分析表明,磨损表面生成了较密的保护膜,这是润滑油具有良好摩擦学性能的主要原因.
在通过试验测量摩擦表面宏观温度场及3维形貌的基础上,采用模拟计算,分析了接触峰的微区温度场.结果表明,接触峰沿峰高及宽度方向的温度变化量较小,但温度梯度及其变化量很大,达10-10℃/mm数量级;摩擦表面接触峰的形貌对其温度场有十分显著的影响,孤岛峰-剥落坑表面的温度及温度梯度的大小及变化量远小于山脊-犁沟型表面.大温度梯度造成的微区摩擦热应力是影响干滑动摩擦磨损特性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