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字思维对汉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来源 :北京语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houxing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字是学习汉语的有利工具。通过学习汉字主要可以培养形象思维、综合思维、类推思维和审美思维,这些思维又反过来影响并促进汉语的学习。
其他文献
本文从现代教育的需求入手,以“建构主义理论”、“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为理论依据,提出了网络自主协作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并将其运用到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学中,以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目的。
随着网络教育模式的兴起,人们对网络学习社区的关注也日益增长。虚拟学社在网络教育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虚拟学习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将会对中国的教育发展产生重要作用
@@关于外来语词的翻译,在“音译、意译”之外,人们还常常谈到“形译”。但是,什么是“形译”?“形译”包含哪些现象?对这些问题,人们并没有一个比较一致的说法。本文拟对此谈点粗浅的认识,以求教于专家。
@@本文所讨论的普通话沉浸课程,指香港教育单位与在京相关部门及高等院校联合,为香港中小学教师专门举办的为期四周的短期普通话“浸入式”强化学习班。这一课程自1995年开始,至今已举办十二年,受训的香港普通话科教师近两千人。
@@假期短期汉语学习班的主要特点是利用假期时间学习汉语、学习时间短。因此,在短期内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要采取不同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办出高质量的短期班。
@@随着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影响力日益显著,汉语正在快速走向世界。在汉语国际教育的新形势下,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如何进一步优化发展,切实提高本专业学生的素质,以适应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项“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发展和壮大的前提是有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因此,本文拟在回顾对外汉语师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目前对外汉语师资培养上存在的问题加以探讨,以期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中国文化”课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自身的体系性。首先,“中国文化”课处在人文知识课的核心位置,它需要用自身的体系性来对各类中国人文知识现象进行系统化的整合;其次,从“中国文化”课的内容安排上来看,庞杂的文化现象也需要体系性的建构;最后,在论述到“中国文化”课的体系性时,还需要注意到两个问题--中国文化的历史性和地域性。
立足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和对外汉语本科教育,构建广西高层次汉语教育人才的体系,其目标是培养面向东南亚的汉语教育与文化传播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并形成本地区汉语高级人才培养的传统与优势。本文分析了广西高层次汉语教育人才培养的现有格局、东南亚国家汉语教育的现状及人才需求的特点,初步探讨了广西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的模式。
调查发现,目前各高校对外汉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不一,培养目标有较大分歧。为了能够培养出合格的具有较强专业优势的对外汉语教师,应该明确对外汉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包括突出对汉语本体知识的学习,正确对待外语学习与文化学习,开设教学技能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