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PS/BeiDou组合观测值的电离层建模及卫星DCB估计

来源 :2013中国测绘学会大地测量专业委员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cra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离层作为地球空间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无线电导航信号产生着严重影响,已成为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数据处理中最为棘手的误差源之一,因此如何建立高精度的电离层时延修正及全球电离层TEC 监测方法对卫星导航系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GNSS 卫星频间偏差不仅是影响电离层TEC 计算精度最主要的系统误差,也是实现多频多类观测值综合利用所必须要消除的误差之一。利用球谐函数基于全球分布的IGS 站观测数据,建立了全球电离层TEC 模型,通过与IGS 组织发布的电离层产品比较可知所建立的模型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针对目前北斗卫星数目和跟踪站数量比较少,在上述GPS 电离层模型基础之上加入北斗观测数据,构建了GPS/BeiDou 联合建模的方法,采用重心基准约束来确定北斗卫星DCB,通过对多天北斗卫星DCB 及建模质量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模型精度较高,由此认为得到的北斗卫星DCB 较为可靠。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本文指出广播星历和精密星历精度对比预处理的关键问题,统计了10天卫星位置、速度和钟差的精度.结果表明:卫星轨道各方向误差均小于2m,卫星钟差均值和均方根均小于8ns,卫星速度偏差小于0.5m/s,空间测距误差小于2.5m,相对2006年的统计结果,各项误差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基于BDS/GPS试验CORS网系统,利用多基站伪距信息,通过差分定位技术,对BDS/GPS组合差分网定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多基准站加权改正差分信息,BDS/GPS组合实时平面和高程定位精度均达到1m以内,大大提高单历元伪距定位精度,能够满足大多数用户群落的不同导航定位需求.
辅助GPS中,减少首次定位时间(TTFF:Time To First Fix)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是通过减少信号捕获时间,缩短解码星历的时间等方法来实现.而信号捕获到帧同步仍需数秒,重构发射时间法、重构全伪距法可以实现在帧同步之前获得定位结果.并且重构全伪距法能够避免重构发射时间法中由于公共偏差和测量误差引起的整数毫秒的偏转问题.通过MALAB仿真计算表明,重构全伪距法能将首次定位时间控制在1s左右
本文针对行星/月球历表的建立及应用,比较了常用的数值历表及分析历表之间的差异.文章主要以图表的形式比较了JPL的数值历表DE421、DE423与DE405,法国巴黎天文台的数值历表INPOP08、INPOP10b及半分析历表VSOP2000,俄罗斯的数值历表EPM2008,月球半分析历表ELP/MPP02和国际天文协会(IAU)SOFA软件包的半分析历表之间的差异,比较结果为实践中选择适当的历表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