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降水观测计划(GPM)是进行全球尺度的降水观测的国际卫星观测计划,GPM的主卫星(GPM-Core)由NASA和JAXA共同研制,于2014年2月28日在日本成功发射,GPM主卫星是迄今为止最先进的降水量测量卫星,卫星的观测精度可达到半径5km的区域,可覆盖全球陆地和海洋表面的90%,且可分辨雨、雪、冰等多种降水形式,它也是当前已经结束使命的热带测雨卫星TRMM的后续计划。GPM主卫星上主要搭载两个仪器,一个是双频测雨雷达DPR(13.6 GHz的Ku PR和35.5 GHz的Ka PR),另一个是微波成像仪GMI,相比于TRMM,GPM主卫星有了很大的改进,通过对云结构和动力进行观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降水过程,另外也可以更频繁更全球化地精确观测降水。由于热带气旋所引起的大范围的降水是造成洪涝灾害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于热带气旋结构和降水的研究也就显得很重要了,登陆中国的热带气旋有超过四分之三是在华南登陆的,这些热带气旋通常都会引发严重的暴雨灾害,可见,华南沿海热带气旋降水结构的研究,对减少台风引起的各种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4年第9号超强台风"威马逊"(1409)是继1973年台风"玛琪"后,近41年以来登陆华南的最强风暴,其具有路径稳定、移动速度快,近海急剧加强、登陆强度强,多次登录,生命力强,风力大降雨强等特点。"威马逊"于7月18日15时30分在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7级、最低气压910 h Pa,其强度与1973年的"玛琪"台风相当,给海南省带来了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之大在海南乃至我国大陆地区都是十分罕见的。本文利用GPM主卫星上搭载的双频测雨雷达DPR和微波成像仪GMI的探测结果,选取了"威马逊"台风登陆前后的四个不同阶段(临近登陆菲律宾群岛、洋面上、临近登陆海南岛、登陆后进入广西境内),研究了1409号超强台风"威马逊"降水系统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以及GPM微波成像仪GMI微波亮温对降水强弱和分布的响应,结果初步表明了GPM/DPR相对于TRMM/PR在研究台风降水结构方面的进步,以及GMP/GMI13通道相对于TRMM/TMI9通道在探测降水方面的精细化改进。本文首次利用GPM资料研究了台风的降水结构,试图通过利用最新的观测手段和观测资料,加深对台风降水结构的认识,从而提高对热带气旋降水的预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