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慈善捐赠的作用研究

来源 :福建省科协,福建省发展战略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捐赠非营利组织的行列中来。企业行为从长期和根本上看,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虽然传统的经济学家认为理性、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不应捐助。但现实中,慈善捐赠又是一种普遍的企业行为,理论上“不应捐赠”的企业大多有过慈善捐赠。本文在总结大量中外研究成果上,通过对竞争优势理论、政治动机理论、企业声誉理论、管理效用理论、税收优惠理论的回顾,来解析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合理性,探索企业慈善捐赠对于企业的价值和作用。
其他文献
将人居环境的概念拓展开来,把人们日常生活所处的环境中所有的自然和人工事物进行底层化的分解,形成“人居环境设计元素库”,再通过的绿色甄别机制筛选出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要素,通过系统设计形成新的人居环境服务体系。在此过程中,不牺牲人的主观感受的舒适性,则是人居环境设计人性化的必然要求。这种设计思路不但摆脱了固有领域、部门划分带来的局限性,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
以公共交通候车设施产品分类研究为基础,从人们对公共交通候车设施产品的外形体验、尺度体验、色彩体验和材质体验四个方面进行探讨。提出更加合理宜人、具有愉悦使用过程的体验性设计,旨在使候车设施更加宜人、合理、系统化,使人们在等待过程中获得舒适、轻逸、满足的感受。
本文主要通过对现代雕塑的现状与唯美主义对当代生活各方面的影响的研究,提出了当代雕塑创作的唯美化主张,以及在创作唯美主义雕塑时要考虑到的问题与运用到的手段与方法,其中包括这几点:一,唯美化雕塑在选题问题应考虑到的因素。二,唯美雕塑的造型与空间。在这里又将这一问题具体化。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方面:点、线、面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怎样进行最好的三者搭配与组合已达到创作者的目的,第二方面,雕塑整体上的分寸尺度
墙体的彩绘艺术在近些年的发展中,逐渐成为一种个性化表达的艺术方式,它的广泛运用足以看出人们对这种方式的喜爱,以及它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本文通过对墙体彩绘的发展和现况的基本介绍,解析室内墙体彩绘中的视觉符号的文化特性,从而引申出在实际应用时的具体方法即如何进行个性化的传达。通过对墙体彩绘视觉文化和个性表达的综合分析,认识并领会到墙体彩绘的特性和设计原则,以便以后的设计运用。
在“图像时代”的今天,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视觉识别系统的应用成为电视频道提升自己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各电视频道结合自身的定位、特色、优势等对本频道的电视节目进行包装设计,从而使频道的整体感加强,画面的视觉效果更加统一。本文从视觉形象的角度对安徽卫视的节目包装进行研究,主要从定位、台标、舞美设计、宣传片、主持人形象设计和后期处理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并结合其他频道卫视的优秀案例进行对比。
仅仅依靠其他专业的研究来促进色彩在设计专业的应用,并不能作为设计色彩发展的唯一途径,从设计专业的立场出发,用设计的眼光发现色彩的现象,并加以现实的应用,似乎更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也更适合于设计专业的实际情况。事实上,这种认识普遍存在于设计人员的头脑中,也相应地产生了大量的成果,成为推动设计现实发展的重要动力,也为后续的同类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当今社会,人们对于人性的尊重、对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促使工业设计师必须对设计的伦理和道德提出新的思考。本文从职业操守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工业设计师与人性原则、社会问题及生态同题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工业设计师职业操守的新内涵。
在未来消费社会中,人们对产品在“有形”(物质)功能日趋完善达到满足的同时,逐渐趋 向对“无形”(非物质)功能的更多需求,如舒适性能、宜人性能、情感性能等。基于仿真分析的人 机工程学研究融合了其它诸多学科知识,将对更加人性化的产品设计做出贡献。本文就人机系统研究 方法——仿真分析进行讨论, 力并通过对生物学仿真软件ADAMS-Life MOD 软件的应用分析探讨一种新 的工业设计人机系统仿真和研究方
中国汽车产业自建厂至今,已经过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壮大。如今中国汽车市场正处于高速发 展阶段,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中国本土自主品牌的扶持力度。在这样的现状之下,中国本土品牌如何 对即将开发的新车型进行战略设计规划,是中国汽车突飞猛进的未来十年,本土品牌能否稳固地占有 一席之地的关键。本文基于一个实际车型的开发项目,在前期对国内外同等车型的汽车前脸设计进行 调研,分析各表情前脸的设计发展战略,并最终为未来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拥有庞大的制造产业群,而中国高校也拥有招生规模庞大的工 业设计专业,仿佛工业设计即将在中国创造辉煌灿烂的篇章。然而,面对毕业生就业的举步维艰,前 景似乎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美好。面对这一现状,许多高校一直游走于残酷的现实和美好的憧憬之间。 一时间大家都陷入了迷惑:中国工业设计教育的路在何方?笔者提出了改变培养思路等六条改革措施, 希望将设计教育界的眼光引领到现实中来,采取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