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能量计量在贸易交接中的应用

来源 :2012年中俄能源计量分组首次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sz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GB/T 22723-2008《天然气能量的测定》的正式实施,天然气国际贸易量的逐年上升,中国正逐步推进在天然气贸易交接中开展能量计量.本文深入分析总结了我国已建立的天然气能量计量标准体系,天然气能量计量量值溯源体系,以及中国能量计量在贸易交接中的实施应用,表明我国实施天然气能量计量的技术条件已基本满足需要;天然气计量标准体系与国际先进水平一致,各贸易交接计量站配置设备也基本能满足能量计量的设置需要;天然气量值溯源体系基本形成,目前国际上天然气贸易几乎都以能量进行结算,而中国内陆天然气贸易特别是管输天然气还普遍采用体积计量,仅有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销售给香港中华电力公司的天然气采用能量计量交接。我国制定了20余项在天然气贸易交接中实施能量计量密切相关的标准,形成了天然气能量计量标准体系。在天然气流量测量溯源方面,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陆续建设了原级标准装置、次级标准装置、工作标准装置、移动标准装置,按照测量方式的不同,天然气发热量测量溯源可以分为直接测定量值溯源和间接测定量值溯源两个方面。直接测定技术是通过燃烧一定量的气体直接获得气体的发热量;间接测定技术通过天然气组成分析和状态方程计算得到气体发热量,其中应用最广泛的就是气相色谱组成分析法。后期为了天然气能量计量的实施,将按照ISO15112和GB/T22723要求加快推动天然气能量计量的实施,与国际惯例接轨;开展天然气质量控制和能量计量领域关键技术和瓶颈技术研究,提高天然气能量计量量值准确性,保障我国在天然气国际贸易中能量计量的顺利开展。
其他文献
户外环境与建筑色彩景观已成为当今都市文化与时尚的一道靓丽风暴线,无论是以具象还是抽象色彩表述,均以比自然状态所赋予更多的时尚元素或者内涵意蕴来丰富建筑、广场、公园、社区、街道乃至城市空间形态.
中国古建筑体系的等级制度决定了建筑的"标准化"形制,而受地域环境与特定的住居模式的影响,民居建造如同"方言"一般衍生出不同的近似形态与多元面貌。就平面而言,都以"间"为基本单元构成单体,单体三面或四面围合形成天井合院,合院再以并联、串联、变异等不同构成手法繁衍出丰富多元的建筑群体。
对于寒冷地区的水利枢纽工程,溢洪道底板渗压计往往由于埋深较浅,冬季受冰冻影响,测值出现异常.本文针对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溢洪道底板渗压计测值异常的现象,探讨了渗压计测值异常的原因,并对寒冷地区溢洪道底板渗压计埋设提出建议.BGK-4500/4560S系列振弦式渗压计埋设在水工建筑物、基岩内或安装在测压管中、钻孔中、堤坝、管道、管道和压力容器里,测量孔隙水压力或液体液位。溢洪道底板渗压计测值突然增大主
m-tec简介1978成立,隶总部在Neuenburg,德国.2008末,m-tec成为世 界100强圣戈班Saint-Gobain公司的一员.m-tec在中国大陆不定形耐火材料行业的生产线:辽宁奥镁、营口雷法、淄博雷法等,30多年来,m-tec已在全球交付了290条高性能规模化干混料生产线,超过800台混合机、以及25万台机械化施工设备.
会议
依据规范规定和积石峡水电站特点,从自动化安全监测系统的设计原则、功能要求、系统总体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的阐述.系统设计应符合我国现行行业规范要求;以工程安全为主,合理选择自动化监测项目,使自动化监测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应选择先进、实用可靠的技术;具有高的兼容性能。安全监控及其软件系统应集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软件工程技术、水工监测、分析和馈控等技术为一体,以达到动态监测、实时馈控和综合
权重的确定是大坝安全监测多效应量融合评价研究中的关键性问题,已有的权重确定方法存在过于依赖先验知识的缺陷.从概率论和信息论的角度,将大坝安全监测多效应量融合评价视为一个随机系统和不完备信息系统,利用粗糙集理论和条件信息熵理论在处理随机性和不完备性方面的优势,以权重研究为核心,建立大坝安全监测多效应量融合评价模型,并给出了一个实例分析,为大坝安全评价提供一条新的研究思路和途径.基于粗糙集和条件信息熵
针对单一模型在大坝效应量监测数据序列拟合和预测方面存在的不足,采用Verhulst模型拟合监测数据序列中的趋势性成分,采用周期外延模型拟合监测数据序列中的周期性成分,采用自回归AR(p)模型拟合监测数据序列中的随机性成分,得到一种新的组合模型,并给出了一个工程实例.该组合模型丰富了监测效应量预测方法,可提高监测效应量的整体预测精度和外延预报能力,深化对监测效应量变化规律的认识.该组合预测模型侧重于
对大坝进行有效的监控,建立实用的大坝安全监测模型,根据监测资料准确的预测大坝的变形,对大坝的健康状况及安全稳定的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大坝变形具有很强的非线性、随机性,大坝变形的预测困难,本文提出人工蜂群BP神经网络大坝变形预测方法.将人工蜂群算法与BP神经网络相结合,利用人工蜂群算法具有很强的全局优化能力、强鲁棒性等优点来克服BP神经网络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极小点等缺点,同时建立了蜂群BP神经网络
依据大坝原型监测资料,综合考虑库水位、降雨、温度以及时效等因素对大坝渗流的影响,构建大坝渗流安全统计模型,是快速分析监控大坝渗流性态的常用手段;但模型精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分量选取的恰当与否,其中水压分量的选取尤为关键.一方面,渗流性态与库水位相关性明显,且滞后于库水位变化;另一方面,库水位升降速度的快慢亦对大坝渗流性态有影响.综合考虑上述两方面因素,对统计模型中水压分量的拟定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某
龙江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安全监测系统涵盖大坝主体结构、地基基础、两岸边坡等相关重要部位.大坝预警系统根据数理统计法、历史监测资料以及相关规范设定预警指标,对异常测值进行比对分析,通过预警系统平台进行现地及远程报警,及时提醒管理人员关注,针对突发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实施应急预案.实践表明,该系统大大降低了对监测数据分析的烦琐劳动,极大地推进了监测数据管理与分析的效率和水平,达到了预期效果,为今后推广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