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节两种鲯鳅鱼的生物学特性比较

来源 :中国水产学会2004全国海水生态养殖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cy_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对两种鲯鳅鱼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期为国内鲯鳅养殖提供基础资料。
其他文献
使用微生态制剂替代抗生素等高残留药物,实现完全意义上的无公害养殖,已成为当前虾蟹养殖的趋势和研究热点.本文综合有关资料,对无公害虾蟹养殖的概念、微生态制剂的作用原理、微生态制剂的特点和菌种等作了介绍,特别是对微生态制剂在虾蟹养殖中的研究应用现状进行简要概述和探讨,为养殖业者和相关人员在生产中使用微生态制剂提供参考.
蓝藻类水华物质的频繁发生是养殖水体环境过于老化的前兆,也是自然水域过度营养化污染公害的标志.产生泛滥的条件为高温强光、水质强碱性、水体氨氮等有机物质积累过多.使用硫酸铜类药物触杀解决不了此类藻类残留复发的根本问题,反而会引起水体藻类生物总量不足,出现严重缺氧状态.调控的方式是:清池除污、降低池底有机废物积累量是治本之道;放养能够摄食此类藻类的罗非鱼等养殖水产动物可进行直接转化利用;利用微生态制剂可
本文分析了建立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必要性和意义,对涉及食品可追溯性的相关法规及标准进行了回顾.对欧盟即将实施的关于水产品可追溯性的新法规进展进行了介绍.并介绍了欧盟最新出台的关于水产品可追溯性的标准,最后讨论了中国水产业建立可追溯体系的意义.
本文对生物抗菌排毒添加剂进行了效果研究,通过对花鲈的排氯霉素试验和梭子蟹的排土霉素试验,来检验该生物抗菌排毒添加 剂的排毒效果是否理想。
目前市面上出售的大多数光合细菌产品菌株来自淡水环境,对海水的适应性较差,影响了在海水养殖中的使用效果,本文从海洋环境中分离到了一株高活性光合细菌,进行了鉴定和培养的初步研究,以期为实际生产提供依据。
等鞭藻8701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微小型海洋浮游单细胞藻类,繁殖快,易培养,是优良的海洋单细胞饵料。PBR能获得较高的生物密度和单位面(体)积产量。本文利用不同类型的PBR进行培养试验,以获得相应的培养技术与最高密度、产量。
本文通过对海区海水水质侧定,探讨开放系统中紫菜栽培对其环境中无机氮和活性磷浓度的影响,为防治水体富营养化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进行了高温度对于不同纯系的贝壳丝状体影响的试验,结合不同的管理措施,旨在获得较高的优质苗的育成率,大量又稳定地提供紫菜苗网。
用流式细胞仪对生物体细胞进行倍性检测,使检测的可操作性增强。本研究通过对三倍体诱导的大黄鱼鱼苗的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倍性,确定三倍体率。
红鱼成鱼养殖的目的是将其养到商品规格,以便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在红鱼成鱼养殖的过程中要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措施,以求达到提高养殖鱼的存活率,加快生长,降低成本的目的.目前美国红鱼最常见的养殖形式为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个别厂家进行过工厂化养殖.本文将介绍美国红鱼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