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车辆运行安全评判的轮对爬轨脱轨准则研究

来源 :2007年度全国铁路机车车辆动态仿真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lly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轮对爬轨脱轨是铁道车辆脱轨的一种主要形式,其脱轨过程可认为是准静态的,通常由于大的轮轨横向力和小的垂向力而发生在曲线轨道上。通过进行轮对的三维空间受力分析,并假设车轮在达到最大轮缘接触角时轮轨间出现完全摩擦滑动,导出了轮对临界脱轨判别的二维准则和考虑了轮对摇头角的三维准则。该准则的特点是联合采用轮轴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来进行脱轨的判别。实例计算表明,二维脱轨判别准则与三维准则相比偏于保守;摇头角越小甚至变负,越有利于防止脱轨,摇头角越大,三维准则的临界脱轨曲线越接近于二维准则;减小轮轨摩擦系数、增大轮缘角均有利于防止脱轨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前,国内外空气弹簧转向架的垂向减振方式主要有3种,在空簧本体和附加空气室之间设置固定或可变节流孔来提供阻尼的方式和单独设置垂向减振器方式。本文通过对这三种减振形
列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使转向架焊接构架疲劳破坏问题日益突出,对母材和主要焊接接头形式的疲劳性能基本数据库的建设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利用瑞士RUMAL电磁高频疲劳试验机
论述了高速列车运行和服役的特点,根据高速列车动力学研究的需求,提出了以高速列车为研究对象,考虑与线路、接触网和气流耦合作用的高速列车耦合大系统动力学理论框架,采用子
本文系统介绍了应变/应力模态方法的理论背景及在工程中的应用情况,概述了应变模态理论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指出了应变模态理论在机车车辆疲劳寿命预测的两个应用方向:一是准
针对DF4机车,利用环形弹簧设计了双侧低位平拉杆弹性牵引装置,代替广泛使用的刚性双侧低位平拉杆牵引装置。该装置的弹性元件为环形弹簧,在工作载荷作用下,弹簧均在压缩态工
随着车速增加,轮轨动力作用增强,轮轨系统噪声也在不断增强。但在车辆轨道耦合系统中,轨枕一般作为集中质量,只能表现轨枕对整个系统的影响,其本身的振动和辐射噪声不能体现
受某公司的委托,为了找到列车在线路上所出现的事故原因,西南交通大学对其设计的某宽轨钢弹簧转向架的构架进行了模态实验分析和结构强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模梁和侧梁的接触
随着铁道货车轴重的增加和速度的提高,转8A转向架侧架在实际运营中出现了断裂的事故。采用可靠性疲劳寿命预测的方法代替传统的静强度安全因子保证强度裕度的方法,可以比较精
为了开发我国200 km/h速度等级的2C0轴式新型转向架,本文采用多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了详细的2C0轴式弹性架悬机车动力学模型,分析了牵引耔由转向架构架的中梁向车体端
本论文通过C64K货车在沈大线上运行的动态仿真研究,获得了转向架侧架动态载荷的时间历程,同时通过建立转K2侧架有限元模型,计算得到单位载荷下的各部位应力结果以及侧架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