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特点及其内在矛盾

来源 :中国民族理论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u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地利马克思主义者奥托·鲍威尔和卡尔·伦纳提出的民族理论内容主要包括民族与国家关系的有机调整、民族性格原则、民族登记制度以及民族文化自治。奥地利马克思主义机会主义与折衷主义立场决定了他们的民族理论具有折中性。同时他们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和民族国家模式批判因而也具有批判性。奥地利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具有的三个内在矛盾在于:人的社会性与个人民族属性的自由选择性之间的矛盾、社会民主党民主追求与传统奥匈帝国国家结构之间的矛盾以及民族的非地域性以及国家领土之间的矛盾。
其他文献
Previous research on feedhack-seeking behavior has adopted a dyadic perspective in which an individuals behaviors are intended to and perceived by a targeted person.Based on a social network perspecti
结构融合是社会融合研究的重要维度,但目前还很少见到对结构融合从整体层次进行测度的研究.本文利用网络研究中的三个指标(包括模块性指标、聚类系数和连接鲁棒性指标),通过与随机网络的比较,提出了三种可能的测量方法,用于规模和密度不相等的网络间的结构融合程度的比较.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实现公平正义不仅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而且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选择.西方公平理论内容较为丰富,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和借鉴作用,这就是和谐社会建设的路径应是发展基础上的法治理念、制度正义和分配公平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民族主义的完整立场是批判、借助和吸纳,这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那里已表现得非常鲜明。然而,无论批判还是借助吸纳经典作家始终着眼的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目标、任务和利益。反对民族压迫,推动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是19世纪中期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中心环节,也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使命。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族主义的论述始终坚守的是无产阶级革命立场,也始终充溢着社会正义和人类道义。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作为无产阶级处理民族问题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国制定民族政策的理论根源。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过程其实就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过程。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以及中国历代领导集体民族观的详细梳理,提炼总结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实践经验,为进一步深化民族理论,开展民族工作提供借鉴参考。
“民族国家”是一个与民族主义有着密切关联的概念。正如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主义的基本立场一样,马克思恩格斯在民族国家问题上同样有着极具洞见和历史穿透力的论述。马克思恩格斯民族国家观具有丰富的内涵,具体体现在“国家形态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进步的民族国家”、“应被超越的民族国家”、“应被支持的民族国家”四个方面。全面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民族国家观,对于我们在历史与现实语境下理解“民族国家”概念均具有重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是实践的理论、是不断发展开放的理论。马克思的一生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忘我工作,为世界一切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呕心沥血,他关注和研究中国人民反抗列强革命斗争所提出的理论观点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思想,对认识当今国际间民族关系和多民族国家内民族之间关系仍具有重大理论意义。
民族融合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现象消亡的本质、阶段、实现途径及原则的理论。这一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已近百年,中国共产党对其有继承,也有丰富、发展及创新。习近平“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理念准确阐释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融合理论中国化在现阶段的内涵与特征,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概念体系,深化了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与民族问题的认识,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在有关民族问题的研究中,马克思主义是一个重要学派。从历史唯物主义而不是唯心主义视角探析家庭、氏族、部落、族体(nationality)乃至民族、国家的源起与未来,是马克思主义者有别于自由主义者的认识论特点;将民族问题纳入无产阶级革命这一总问题进行思考,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实践论特点。然而马克思主义者的民族观并不是自发形成,而是随着西欧强权政治对族体问题、民族矛盾的蓄意挑拨和渲染,随着民族观念的传播,在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改革开放四十年中,中国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获得了更为丰富的理论内容,需要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提升。本文依据研究出发点不同将中国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大致分为"经典性理论"研究、"发展性理论"研究和"比较性理论"研究。这三类研究存在着一定的共时性,但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着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的时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