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蝶蚌(Hyriopsis Schlegeli)F1代家系的初步选育

来源 :中国南方十六省(市、区)水产学会渔业学术论坛暨第二十六次学术交流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12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2004年繁殖的成熟个体作为亲本,采用家系选育法成功建立了24个池蝶蚌F1代家系。并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和离差分析对所建立的各家系初期生长情况进行了家系内和家系问的比较。结果表明:15月龄前Fam57(表示第57号家系,下同)的壳长、壳高和体重的累积增长量都是最大的,且其在5-15月龄间的绝对增长率也是最大的,Far031的壳宽在15月龄前的累积增长量和5.15月龄间的绝对增长率都是最大的。Fam79和Far090壳长、壳宽和体重的累积增长量都比较小,且Far079壳高累积增长量最小。各家系15月龄时的壳长、壳高等生长性状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此时的池蝶蚌的壳长、壳高、壳宽和体重生长性状都存在极显著差异,且它们的绝对增长率也存在极显著差异。根据聚类分析结果生长优势的高低将24个家系聚类为4支。
其他文献
7月15日-29日古丈县栖凤湖发生的重大死鱼事件2010年7月29日,受古丈县政府的邀请和州畜牧水产局委派,在古丈县畜牧水产局相关人员陪同下,作者对栖凤湖渔业环境进行调查,现将调查分析报告如下:1死鱼情况调查7月11日、12日古丈县境普降暴雨,古阳河大量洪水流入栖风湖,同时,外河洪水涌进栖凤湖,在长达1周内,湖水浑浊,7月15日,开始出现死鱼,最先死亡的是白鲢和鳙鱼,其次是青鱼和草鱼,还有少量的鲤
在科学管理的前提下,合理放养和安全健康生产,可提高产量,并获得较好效益。研究采用蛋白水平分别为38%、39%、40.5%的三种配合饲料饲喂黄颡鱼,使用太阳能自动投饵方式。通过22ld的网箱养殖黄颡鱼试验,结果表明三种饲料蛋白对黄颡鱼成活率没有明显影响(P>0.05),饲料蛋白水平从38%增加到40.5%显著促进了黄颡鱼的生长(P<0.05)。饲料蛋白水平显著影响了成鱼的个体规格、净产量和效益(P<
对丝尾鳠(Mystus wyckioides)肌肉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并对其营养价值作出评价。结果显示:丝尾鳠含肉率为68.39%、肌肉中水分含量为78.92%、粗蛋白含量17.85%、粗脂肪含量0.80%;灰分含量2.43%;肌肉中水解氨基酸总量为13.00%,含量最高为缬氨酸(Val)占1.24%,最低为胱氨酸(Cys)占0.41%;必需氨基酸含量为5.80%,占氨基酸总量的44.61%,依
2007年4月中旬到10月,通过对西湖围网内外水体13次采样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除围网内有1次、围网外有4次总磷检测结果介于Ⅲ类水和Ⅳ类水之间,其它各项理化指标均处于Ⅲ类水标准范围内,符合渔业养殖用水标准;2、围网内水体的透明度、溶解氧均低于围网外,这与鱼类的代谢产物、浮游植物总量及其光合作用有关;3、围网内总氮、总磷含量均低于围网外,说明围网内的渔业活动并没有加重水体负担,反而通过草鱼的捕获
采用活体解剖、测量、HE染色、生物化学等方法,对30尾湘华鲮消化系统的形态学、组织学与消化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湘华鲮消化系统由消化道与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分为口咽腔、食管和肠三个部分,消化腺为肝胰脏,胰脏弥散性分布在肝脏组织中。口下位,无胃,鳃耙数45±/3/49±4,咽齿式有5种,常见的为5·4·2/2…4·5,比肠长21.42±3.51,肠盘旋次数42±5。食道和肠道壁均由粘膜层、粘膜下层、
采用静水试验法,研究了镉、汞联合致毒对鲫(Carassiusaruatus)幼鱼(20.5±0.45g)鳃、肝胰脏和肾脏组织的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的影响。试验共设6种处理,2个重复,另有1个对照,分别于试验的第6d、12d和18d取样测定其酶活性。结果显示,随着Cd2+/Hg2+浓度比的增大,各组织GOT、GPT和AKP活性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对照
通过氯氰菊酯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急性毒性实验及对鳃、肝、肾、脾的组织学研究,探讨草鱼组织结构损伤随着氯氰菊酯浓度的增加以及暴露时间的延长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氯氰菊酯对草鱼种的48h.LC50和96h.LC50分别为.55.21μg/L和25.00μg/L。其组织病理学损伤表现为鳃小片萎缩、卷曲、坏死、脱落和融合,上皮细胞增生、空泡化,上皮组织变厚;肝细胞肥
设计两组不同动植物蛋白含量的基础饲料(I:鱼粉52%、发酵豆粕26%,Ⅱ:鱼粉42%、发酵豆粕36%),向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植酸酶(0、500U、1000U、1500U),饲养体重为23g左右的大12黑鲈56天,研究植酸酶对大口黑鲈生长及体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1000U/kg植酸酶能显著促进大12黑鲈的生长,降低饲料系数。肝体指数随植酸酶添加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1500U植酸酶组
为考察摄食后肉食性鱼类胃内容物重量的变化特征并确定其最佳数学模型,本研究以南方鲇幼鱼为实验对象,在250c条件下以6%鱼体重的新鲜泥鳅肉块为饵料,分别在摄食后0、2、4、8、16、24、36、48 h测定南方鲇幼鱼(58.45士1.66 g,n=48)胃内容物的湿重和干重,以相关系数(R2)、残差平方和(RSS)及残差的标准差(SDR)为评选标椎,比较3种数学模型的拟合结果以确定最佳胃排空数学模型
一种疑似IMNV对虾病毒感染新病害,已严重影响南方地区高密度对虾精养殖(高位池)生产。2005年,汕头市晚造南美白对虾生产首先发现不明新病症,主要病征为“肌肉白浊”及“沉底偷死”,20lO年,更严重影响了粤东地区晚造虾生产,造成大面积“排池”(放弃生产或重新放苗)。该病与之前养殖虾感染虾 WSSV、TSV病毒出现的外观症状与表现有明显不同,而且与之前养殖后期大规格虾常出现的一般-‘.死底”明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