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复方制剂和自由联合用药在高血压治疗利弊的分析

来源 :第八届中国心脑医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orh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降压药物联台治疗是提高现阶段血压控制达标率最重要的途径。本文从不同方面分析和探讨单片复方制剂和药物自由联合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利与弊,包括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对心血管临床预后的影响和对医疗成本的影响。单片复方制剂的优势在于可使药品的降压疗效增强,改善患者的依从性和用药的安全性,降低医疗成本,减轻社会负担。
其他文献
@@高血压,尤其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常见于老年人群。老年人的伴随疾病往往需要收缩压达标,降低血压能够明显减少心血管事件、卒中和死亡,而且收缩压高和脉压大是老年人尤其重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目前对此的认识和治疗都不够充分;尽管降压治疗使老年人群获益的证据很多,但临床上并未真正积极控制血压。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对降压和减少心脑血管事件、降低死亡率均有重要意义。根据个体特点和合并疾病情况选择有效降压药物是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发疾病,故在治疗过程中注意降压效果外,还要确保对胎儿生长发育无害。本文主要闻逮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的治疗及降压药物的选择,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药物预防、处理原则和药物选择,并对药物应用现况进行了总结,希望对临床医生处理妊娠高血压疾病有所帮助。
@@高血压和精神心理问题之间的关系密切,尤其是抑郁焦虑是高血压重要的危险因素,而处于抑郁或焦虑状态的患者血压极易升高,并且对常规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早在19世纪就有临床医生发现让患者谈论自己的健康问题和生活压力能引起他们的血压升高,而让患者休息20-40分钟后再测,血压会大幅度降低。在随后的几十年内,这种现象被不断重复发现,医生的出现会直接导致患者血压明显升高并伴有心奉加快,这种“高血压”被称之为“
@@高血压相关的LVH并不等同于高血压的靶器官损害,而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诊断与治疗仍存在很多问题。本文拟介绍高血压相关LVH的流行病学及病理生理特点,回顾其遗传学研究进展及诊疗现况,探讨LVH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之间的关系,并对基础-临床的转化作简单展望。
@@高血压是舒张性心力衰竭常见的原因之一。舒张性心力衰竭是指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舒张性心力衰竭必须具备以下3个条件:①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或体征;②正常或轻度异常的左室收缩功能;③舒张性心功能不全的证据。超声心动图和脑钠尿肽是心力衰竭最常用的诊断工具,心脏磁共振作为新的诊断手段已经部分应用于临床。本文综述高血压所致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基础、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和展望。
@@21世纪的最初几年中,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并未改变,但几个较有影响力的高血压管理指南都将高心血管风险患者降压治疗的目标从原来的140/90 mmHg降低到130/80mmH90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那些只需考虑心血管风险,而不需考虑血压水平的降压治疗临床试验的广泛开展,但这些试验的结果未能使患者受益。因此高血压管理指南不再强烈建议将高心血管风险患者的血压降低到130/80mmHg以下,对这些患者降压治
@@加强对清晨高血压的认识和管理,可以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寿命有量要的意义。活动和体位改变引起的变感神经活动增强对心脑血管的影响可能是清晨血压升高和心率增快的直接原因之一。清晨时段具有易形成血栓的趋势。全血黏度的增高参与构成了清晨血压高峰的形成。清晨时段血压的升高致血管腔内压力的骤变。清晨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发生率增加。清晨高血压的治疗首先强调健康
@@β受体阻断剂现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的不同领域,特别是心血管领域内应用尤为广泛。对高血压、冠心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病等诸多疾病,β受体阻断剂是主要优选治疗药物之一。长期以来,医生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积累新的成功的经验,发现β受体阻断剂有其独特的适应证及禁忌证。我圆心血管病专家就β受体阻断剂如何规范化应用提出了共识性意见。由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实践研究不断进步和发展,新的观点和治疗模式不断地涌现,
@@抗栓治疗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抗栓治疗包括抗血小扳和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的基石,具有广泛的循证医学证据。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除抗血小板治疗外,抗凝治疗也非常重要。抗栓治疗有导致出血的风险,研究表明预防出血可以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所以我们不仅要关注缺血并发症,同时还要注意到出血引发的相关风险。高血压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是冠心病
@@利尿剂是降压治疗的经典老药,长期作为高血压治疗的主力军。近年来各国指南均提出,低剂量利尿剂降压作用明确,价格低廉,能够保护靶器官,利尿剂仍是降压治疗的一线药物,可以作为降压的起始和维持治疗。但尽管有指南的推荐,有大量临床研究数据的支持,由于对利尿剂在代谢方面不良反应的担忧,利尿剂治疗高血压仍存在挑战。本文主要针对噻嗪类利尿剂的降压机制、常见不良反应、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定位进行阐述,同时简单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