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中西文化对智慧的认知差异,并验证智慧的德才兼备理论关于中西文化智慧差异的理论构想。方法:选取中国硕士生36人及欧美留学生15人参加实验,采用内隐联想测验的SC-IAT和GNAT范式,对中西被试对德慧者和物慧者的社会认知偏向、对德慧者和物慧者的社会认同偏向以及对德慧者和物慧者的内群体态度偏向进行测量。结果:实验1表明,中国被试对德慧者是智慧者社会认知偏向的内隐效应显著,t(35)=2.61,p<0.05,d值较大;西方被试对德慧者或物慧者是智慧者社会认知偏向的内隐效应不显著,t(13)=0.12,p>0.05,d值较小。中西被试之间内隐效应差异不显著,t(48)=1.138,p>0.05。实验2表明,中西被试对德慧者社会认同偏向的内隐效应都显著,t_中(33)=3.765,p<0.01;t_外(13)=4.36,p<0.01,两者d值都较大。中西被试之间内隐效应差异显著,t(46)=-3.183,p<0.01。实验3表明,中国被试对德慧者的积极态度内隐效应呈边缘显著,t(35)=2.02,p=0.051;对物慧者的消极态度内隐效应显著,t(35)=-5.68,p<0.001;对德慧者和物慧者的内群体态度内隐效应差异显著,t(35)=5.21,p<0.001;西方被试对德慧者的积极态度内隐效应显著,t(13)=4.68,p<0.001;对物慧者的内群体态度内隐效应不显著,t(13)=-0.21,p>0.05;对德慧者和物慧者的内群体态度内隐效应差异显著,t(13)=2.73,p<0.05。中西方被试对德慧者的内群体态度内隐效应差异显著,t(48)=-3.59,p<0.01;对物慧者的内群体态度内隐效应差异显著,t(48)=-3.05,p<0.01。结论:(1)与物慧者相比,中国被试更认知德慧者为智慧者,西方被试认知德慧者与物慧者都为智慧者;(2)与物慧者相比,中西方被试都更对德慧者产生社会认同偏向;(3)中国被试对德慧者积极态度偏向不明显,但对物慧者存在明显消极态度偏向,西方被试对德慧者存在明显积极态度偏向,但对物慧者不存在明显积极或消极态度偏向。以上结论较好验证了智慧德才兼备理论的理论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