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列岛岩礁生境大泷六线鱼的摄食习性

来源 :2013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tao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2009年3月~2010年2月渔业资源调查数据,研究了马鞍列岛海域岩礁生境大泷六线鱼的摄食习性,结果表明岩礁生境中大泷六线鱼摄食12个饵料生物类群35种饵料生物,端足类是大泷六线鱼最重要的饵料生物类群,鱼类是大泷六线鱼的第二重要饵料生物类群,优势饵料生物为麦秆虫和褐菖鲉。大泷六线鱼的摄食强度随季节变化不显著,摄食种类随季节变化,春季、夏季和秋季主要摄食鱼类,端足类和蟹类的比例随季节逐渐增加,冬季主要摄食虾类和蟹类。不同体长组大泷六线鱼的摄食强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大泷六线鱼的摄食种类随体长变化,体长<100mm的个体主要摄食端足类,随体长增加,虾类、蟹类和其他类的比例增加,体长≥150mm的个体主要摄食鱼类。
其他文献
象山港养殖区是我国典型的海水养殖区,弧菌(Vibrio)是引起鱼类细菌性疾病的最重要病菌之一。本研究周期性(8-11月)采集象山港海水养殖区域的网箱区内外海水样品和患病大黄鱼,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弧菌及总细菌数量,采用16S rRNA和rpoA基因鉴定水体中弧菌和大黄鱼组织优势菌;同时测定一系列水体环境参数,分析了水体中弧菌群落动态变化及其与环境参数和大黄鱼病害的相关性。本研究发现网箱区与对照区弧菌
根据2008至2010年中西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业数据和海表温度数据,研究了长鳍金枪鱼渔获量和CPUE分布区域及其海表温度特征.结果表明,长鳍钓获尾数占到80%以上的渔区纬度位置为15~40°N和10~45°S.高CPUE渔区主要位于25~40°N和10~40°S,其南北分布与季节有一定关系,北半球冬季时多分布于北太平洋,夏季时多分布于南太平洋.三年的渔区分布状况基本一致,2009年在北太平洋以及2
本文根据2012年7-10月中国鱿钓船在42°-45°N、153°-157°E海域采集的柔鱼样本,对其生物学数据进行了测定,同时,对上、下角质颚各20个进行了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研究柔鱼角质颚碳氮稳定同位素与性别、胴长、体重、色素沉级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上下角质颚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值在雌雄个体间均未发现有显著差异(P>0.05),但上、下角质颚间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值均差异显著(P<0.05).上
为获知水体中不同的氨氮浓度在不同时间点对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0.aureus)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实验研究了水体氨氮浓度为0、2.5、5、10和20mg/L(对应对照组、实验1、2、3和4组)分别在0、12、24、48和72h的胁迫对奥尼罗非鱼幼鱼(体质量:6.81±0.25g)血清中溶菌酶活力及肝脏内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
本研究从传统形态学特征和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信息两方面对大通湖两种不同内壳色(白色和紫色)蚬(n=60)的分类与系统发育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两种不同壳色蚬的壳高/壳长、壳宽/壳长及壳宽/壳高比值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分析样品中发现4种线粒体COⅠ单倍体型,且DT-1 (n=38)、DT-7 (n=16)和DT-19 (n=5)在两种壳色蚬中均有分布,而DT-31仅在一例白色蚬中出现.系
RNA-Seq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本文利用该技术对基因组信息缺乏的单细胞绿藻——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进行了转录组测序与转录谱的注解,并重点分析了该藻中的CO2浓缩机制的重要组成成分一碳酸酐酶的种类和数目.结果表明该藻的GC%为53.69%,将测得的4.93G的核苷酸序列组装得到平均长度为435nt的57,090个contigs和平均长度
海洋性渔业栖息地的评估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等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理论依据、生境资料的选择、统计分析方面阐述了当前应用的三种栖息地评估方法: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GAM),强调了环境变量对于物种分布的贡献率;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着重分析不同水生生物在不同生命阶段对水生环境内各种变
对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淀山湖拖网采样的740尾光泽黄颡鱼中随机样133尾进行生物学研究,主要是从体长分布、体重分布、体长与鱼体重的关系、性比、性腺成熟度,性腺指数等级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体长范围为4.7cm~16cm,优势组为8cm~12cm;体重范围为1.3g~28.4g,优势组为5g~15g;(2)雌雄平均体长为10.93cm和11.37cm,雌雄平均体重为15
为了解黄河口、长江口和珠江口及邻近海域鱼类分类学多样性及群落之间的差异关系,本文根据3个河口及邻近海域鱼类调查研究的现有资料及历史资料,并采用Nelson分类系统对鱼类名录系统整理,从分类学多样性和各分类单元相似性及相对丰富度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个海域共有鱼类1210种,黄河口198种,长江口338种,珠江口1009种,鲈形目鱼类均为各海域优势种。等级多样性指数(△+)以长江口最高,珠江口
根据2012年、2013年我国灯光罩网船在南海作业期间采集的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耳石样品,利用耳石微结构对其年龄、生长和种群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鸢乌贼个体胴长范围为75~302mm,体重范围为11.8~651.7g,样品年龄为46~95d,优势年龄组为50~90d,占其总数的82.86%.样本孵化日期集中在1~4月,隶属春生群群体,占其总数的7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