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油井产能与采收率的钻完井新技术

来源 :2009年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五次国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feb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技术路线是采用长延伸大直径水平井(LH),TAML5、6级完井标准的大直径多分支井(ML5、6)和最大油藏接触面积井(MRC),同时采用智能完井方法及有关集成技术的钻完井新技术。文章分析了在碳酸盐岩地层钻上述复杂结构井存在的难题,提出了在7"(或更大直径更好)技术套管以下用旋转地质导向闭环钻井系统(并在下部钻柱中串接扩眼器)边钻边扩和精控井身轨迹,依次钻成较大直径的主眼和各分支井眼;在主—分井眼中都要下入套(尾、衬、筛)管或膨胀管,提高主—分井眼的机械连通性、水力整体性、管柱重入性的“三性”水平。根据油藏特征预置串接多个管外封隔器并分层段封隔以能分段多级压裂酸化作业,在油藏内形成密布的“井—缝”结构。在完井时配置多种传感器和地面可控的井下多位阀门、开关、密封件和封隔器等,建成智能油井。集成技术还可以包括欠平衡钻进,保护油气层技术、以及钻(完)井信息技术与智能技术等。这种智能LH/ML(MRC)井可在地面实时测控各主—分井眼的各层段的工作参数并选择分采或合采。可实现少井高产,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翻番,翻两番……最终达到40%-50%-70%),合理利用油田地面和地下空间,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目标。
其他文献
贵州省是地质灾害的多发省之一,本文利用GIS技术,从DEM数据提取定量化地貌参数——坡度、地形起伏度、地形粗糙度以及水系等,从构造体系中提取活动断裂。将坡度、起伏度、粗糙度
本文以黄河流域261个水文站的资料为基础,研究了黄河干支流的能耗与泥沙输移的关系,阐明了在宽变幅水沙两相流的背景下和流域系统的宏观尺度上,能量流与泥沙流之间的内在联系与
系统采集前湖湾海岸剖面143个样品,做了粒度和磁化率测量,发现剖面下部出现3次磁化率突变。粒度分析显示前湖湾环境发生了从河口浅滩→河口沙丘→河流→滨海沼泽→海滩→风成沙
塔里木盆地南缘地跨塔里木盆地与昆仑-阿尔金山两大地貌单元,毗邻塔克拉玛干沙漠,区内沙源物质丰富,东北风与西北风盛行,风沙活动强烈,沙漠化程度达0.62,是目前我国风沙危害最严重
城市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从地学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自然地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社会经济影响等条件,采用专家评分,层次分析的方法,定量的对城市规划建设用地目的地
研究玉树地震灾区4县27乡镇的灾后重建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选定了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地震烈度4个因素作为评价分区指标,构建了单因素指标评价准则。建
野外数据采集系统是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环境地质野外调查数据采集的信息化能够提高野外调查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的野外数据采集方法。给野
碳酸盐岩储层油气资源丰富,世界上油气储量的60%、产量的50%来自碳酸盐岩油气藏。该类油气藏非均质性强,孔隙、裂缝系统复杂,一般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进行储层改造是该类油气
注CO2气混相驱已成为国内外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主要方法之一。油藏能否采用混相驱提高采收率关键在于注入气能否与地层流体在地层条件下实现混相。注CO2气混相驱研究的关键是确
相对渗透率曲线是编制开发方案及动态预测的重要实验资料和依据,长期以来由于无法取得有代表性的储层岩心,有代表性的相渗曲线便无法测取。本研究取得无裂缝的地层实际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