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 at CT and MRI: comparison between grade 1/2 neuroendocrine tumour a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pa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Objective To analyse the imaging features of pancreatic endocrine tumors (PanNETs) at CT and MRI,and try to make a difference between grade 1/2 neuroendocrine tumour and grade 3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Methods In all , 47 cases of PanNETs confirmed by pathology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34 patients underwent preoperative CT scan , patients underwent preoperative CT scan , 21 cases accepted MR examination ,and 16 patients received both CT and MRI examination . Patient demographics including age , sex ,non- f unctional/ f unctional was evalueated in 47 patients.The imaging features analysed at CT and MRI included location, shape, margin,size, growth pattern, composition of tumor, tumor attenuation value/signal intensity on unenhanced and enhancement CT /MRI,the enhancement pattern, calcification, cystic-necrosis, atrophy of pancreas,pancreatic duct dilatation, bile duct dilatation, Peripancreatic tissue or vascular invasion, N(regional lymph node metastasis)and M(distant metastasis).
其他文献
目的 优质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科学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从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及文化等方面对患者实施护理,切实有效地把整体护理理念落实到护理实践的各个环节中。近年来体外冲击波治疗(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被广泛应用于骨科和运动医学。本文就优质护理在体外冲击波治疗肩袖损伤患者效果进行观察。
目的:观察角度牵引结合替扎尼定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5年4月~2016月4月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8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综合治疗组30例,根据影像学表现给予相应角度牵引与口服替扎尼定综合治疗;常规牵引组28例,给予常规颌式坐位牵引治疗; 角度牵引组28例,根据影像学表现给予相应角度牵引治疗.各组均每日治疗1次,l0次为1个疗程,休息2d后,进行下一个疗程.
目的:探讨严重脊柱侧弯骨牵引患者的皮肤管理。方法:脊柱侧弯患者术前进行颅骨和双股骨髁上持续牵引减小畸形角度,减少松解手术的困难,使松解更充分,使畸形获得最大程度的改善。脊柱侧弯患者的特殊畸形部位与骨牵引治疗的体位相互冲突,患者需要带牵引架平卧休息。这些均给患者的皮肤保护造成很大的困难。比较传统的防压疮器具有水垫、气垫、气圈、凉液垫、充气床垫等均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
目的:探讨利用多钢板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方法。方法:自2014年 1月~2016年 1月,通过设计新的微创手术入路、应用新的内固定器械,制定完整的康复计划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方法。本组15例,年龄 25~63岁,平均 41岁。男 12例,女3例。骨折类型:匀挀栀愀琀稀欀攀爀搀胫骨平台骨折10例;SchatzkerⅥ胫骨平台骨折5
目的 探讨C型桡骨远端骨折病例,使用DVR,采用三步复位固定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本组21例患者,其中男11例,女10例;年龄31-82岁,平均55岁;左侧13例,右侧8例。受伤原因:摔伤12例,交通伤8例,机器伤1例。骨折根据AO分型,C1型7例,C2型5例,C3型9例。所有病例术前、术后均行腕关节正侧位片及CT检查。据DVR采用了三步复位固定方法:第一步,钢板
目的:后纵韧带(CPLL)在颈椎部位尤为宽大,承担颈椎的张力载荷,对颈椎的稳定性有着重要作用.当椎间盘膨出和突出时,后纵韧带对其有一定的限制作用.但后纵韧带在长期应力或受到暴力时容易破裂,致椎间盘游离于椎管腔内.因此在颈椎前路手术中,需要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颈椎MRI和术中所见决定是否切除CPLL.本文探讨了颈椎前路手术中后纵韧带切除或不切除的指征、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对2015年12月~201
目的 分析640层CT多模态成像对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相关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变化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其特点,探讨其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2月53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或已确诊冠心病的患者接受640层CT进行CT冠状动脉(CCTA)检查,对于CCTA狭窄≥50%的患者血管进行FFRCT处理,得出CT血流储备分数(FFRCT)值,同时进行CAG(有创冠状动脉造影
比较和分析膝关节常规仰卧前后位和常规仰卧牵拉前后位与站立膝关节前后位负重检查的效果。三种方法的检查结果比较,站立前后位负重能准确显示间隙变窄。结论:膝关节前后位负重X线检查,显示间隙变窄效果更为明显。
目的 介绍应用踇横动脉蒂踇趾腓侧岛状皮瓣修复第二足趾供区创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本组18例,男15,女3例;年龄20~45岁,平均32岁。致伤原因:冲床压伤9例,电刨刨伤4例,皮带轮绞伤2例,电锯伤2例,机器挤伤1例。伤指:拇指7例,食指4例,中指3例,环指3例,小指1例。修复方法:本组18例患者均采用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手指,供区均采用横踇动脉蒂趾踇腓侧岛状皮瓣转位修复。
目的:探讨疼痛灾难化对于初次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影响,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03月---2015年6月收住的91例初次膝关节置换患者,排除翻修、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疼痛评估采用简明疼痛评估表(BPI)进行评分,疼痛灾难化评估应用疼痛灾难量化表(PCS)进行评分。术后随访1年~1年4月,比较患者术前与术后BPI、PCS评分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