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尼对增层房屋地震反应的影响及修正

来源 :第十四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in_stud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阻尼比是反映结构耗能能力的参数,对结构的振动反应有着重要影响。目前结构设计阶段通常取阻尼比为常数,这不能真实反映建筑物的阻尼机理,与阻尼比的实测结果也有很大的差距。本文基于复阻尼理论,采用能量法推导了增层房屋任意振型阻尼比的计算公式,提出了地震反应谱的修正方法,并利用Matlab工具语言编一程序对此方法进行实现。最后,通过对一个数值算例结果的分析,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其他文献
通过平板限制收缩试验,分别应用人工观测方法和计算机数字化处理技术对混凝土早期塑性收缩开裂进行了比较研究,并进行了纤维混凝土的抗裂机理分析。结果表明,纤维对混凝土早期塑性收缩开裂具有抑制作用,尤其是不同弹模的混杂纤维可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性能;应用分形维数进行混凝土早期塑性收缩开裂的评价更直接、明了,有利于对大量试验数据作快捷、准确的处理。
在竖向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中,为解决竖向预应力筋整根穿束张拉,而结构混凝土却分批浇筑的矛盾,对水平预应力工艺进行改进,重新设计适用于竖向预应力施工的预留孔道及相关构造措施,并考虑相应的支撑脚手架支设方法,探讨建立适合竖向预应力筋施工的工艺。
本文对普通有侧墙约束的大面积地下混凝土梁板结构进行模型简化,针对3种后浇带宽度和4种配筋率组合下的楼面混凝土应力和后浇带内钢筋应力进行了计算,经过比较分析,提出大面积混凝土梁板结构在留设施工后浇带时,为保证有效释放混凝土收缩应力,其宽度取值和钢筋处理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以经验系数法为例,列举了国内文献对无梁板计算规定不一、设计无章可循的乱象,指出了工程设计中的一些问题,对带托板的无梁板提出了设计建议。
介绍了钢绞线-聚合物砂浆加固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技术原理。与以往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相比,钢绞线-聚合物砂浆加固法具有许多优异性能,研究和推广钢绞线-聚合物砂浆加固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也分析了钢绞线-聚合物砂浆加固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前景及探讨了该加固技术的下一步研究方向。
武汉天河机场扩建工程新航站楼设计中采用后张有(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有效解决了主体结构大空间、大跨度、相邻变跨度、超大跨度悬挑和超大平面未设温度变形缝等关键技术问题,为国内类似规模建筑的楼面设计提供了成功经验。
本文从工程实践出发,叙述了采用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合理性、经济性及其优越性,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结构体系。通过对一些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调查,证实了其长期工作性能良好,刚度、裂缝及耐久性均能满足工程的实际需要,可以继续大力推广。文中对按过去和现行规范设计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可能出现部分预应力的一些因素作了探讨,可供设计者作参考。本文部分内容源自1980年以前对按当时版本设计规范设计的构件所作耐
钢筋锈蚀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失效的主要诱因,目前对于混凝土构件的钢筋锈胀分析并没有考虑箍筋对其锈胀抑制的影响。基于保护层混凝土的弹性性质,通过锈胀作用机理分析,引入箍筋构建混凝土结构钢筋锈胀模型,并进行了箍筋影响分析,以期为考虑箍筋影响的结构耐久性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人口膨胀、城市化和生活条件改善需要使得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混凝土消耗量迅猛增长。为了获取资源和维持经济高增长,在有害的严酷环境修建了大量的混凝土结构,这些混凝土结构出乎预期地出现了过早破坏。环境污染、温室效应导致的气候变暖和生态恶化也对用量最大的混凝土材料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要求。本文总结了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现状,取得的成果和应用,以及新的认识和发展趋势。
本文进行了不同配筋率下的钢纤维自应力混凝土1~28天限制膨胀变形的测量试验,研究了钢纤维自应力混凝土的限制膨胀变形随龄期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限制条件下的膨胀随龄期变化规律是一致的,大致可分为三个过程,分别为膨胀主导阶段,徐变和膨胀制衡阶段,膨胀稳定阶段。另外,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限制膨胀率与钢筋配筋率的指数函数关系以及钢筋与钢纤维共同作用时的混凝土变形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