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可逆PWM整流器电流内环的多谐振PR控制技术

来源 :首届直流输电与电力电子专委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zhide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绍和分析了基于LCL滤波器的可逆PWM变换器的控制策略。针对两相旋转坐标系下LCL 滤波器模型的复杂耦合性,电流内环在两相静止坐标系下进行控制,同时为了能够无差跟踪正弦 变化的信号并且消除电网电压对电流内环的干扰,控制器选用的是多谐振的PR控制器。由于滤 波器和控制器均具有很高的阶数,给控制器的设计带来了困难。为此,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相位 域度的简单控制器设计方法。在保证了系统稳定的前提下,使其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最终搭建 了一台1.5KW的可逆PWM整流器样机,验证了多PR控制器的无差跟踪以及消除电网电压的影响 的能力;同时也证明了基于相位裕度设计控制器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模拟空调负荷变化的方法,对压力控制下的变频循环水泵进行了实测。利用Origin-lab数据分析软件拟合得出变频水泵效率h的回归曲线方程,并应用Mat-lab工程软件绘制出相对节能率y的变化曲线。通过进一步对比分析发现,当变频水泵在最佳工作区运行时h和y均达到最佳值,此时变频节能效果最为理想。笔者同时发现水泵的变频特性与其Q-H性能曲线有关,驼峰型水泵在其峰值左侧的小流量区域会出现流量降低而
本文利用新颖的试验方法以及新的试验基础,测试了夏热冬冷地区冷辐射板表面结露的特性以及温湿度边界层的厚度,分析了垂直于辐射板12cm以内的热环境及2小时内的的结露量变化,对冷辐射板结露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本文提出了基于模型方法的离心式冷水机组故障检测与诊断策略,该策略是选取四个有典型物理意义的特性参数来标示冷水机组的运行情况,利用机组正常运行数据建立特性参数预测模型作为基准值,比较每个特性参数的计算值和基准值得到残差。故障阈值结合机组运行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计算得到,并随机组运行工况变化而变化。在对机组故障与特性参数之间相互影响分析的基础上,得到机组故障诊断规则。当一个或多个特性参数的残差超出了
内嵌管式围护结构是一种在墙体内预埋管道利用管道内流体循环在墙体内部实现冷热量转移的建筑结构。通过采用CFD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无内嵌管道的常规墙体及内嵌管式墙体在典型夏热地区气候条件下的传热特性,结果表明了内嵌管式围护结构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大大的减少室外向室内的传热量及墙体蓄热量,同时降低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以提高热舒适性。本文进一步研究了不同的水温对该围护结构传热的影响。
随着环境保护和能源危机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寻找高效率、低能耗、零污染的能源转换方式成为当今能源学科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也为热电制冷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热电制冷作为一项全固态主动式制冷技术,系统简单、无制冷工质、无机械传动部件、噪音小、调控精确、不消耗常规能源且对环境友好,其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本文介绍了热电技术应用在低品位能量回收再利用领域的基本概念,探讨了热电回收再生技术实现中的技术难题
通过对武汉市地源热泵系统的短期测试与长期监测,讨论了热泵性能系数、水泵效率、水系统输送系数、热泵系统能效系数,分析了影响热泵系统实际能效的因素以及无热回收热泵系统能效高于热回收热泵系统能效的原因;得出了90%被测评项目的地源热泵系统能效高于2.4,实际投资回收期大于计算回收期的结论。
本文通过坐标变换法分析了各向异性材料的稳态导热机理,并指出各向异性材料内部一点处某一方向上的温度梯度会在垂直方向上引发热流分量。针对各向异性材料的传热特性,将各向异性材料应用于双层幕墙,构建了各向异性材料和双层幕墙相结合的建筑围护结构,同时对其内部的热量传递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它比传统的双层幕墙更加节能。
本文以武汉某三甲医院建筑为研究对象,审计了该医院在运行中的用能情况;根据审计结果,分析了该医院建筑能耗构成、用能特点以及用能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实测与能耗模拟软件Designbuilder,在满足室内舒适度的情况下,分析该医院典型建筑外围护结构、照明系统、集中采暖空调系统对医院耗能的影响,给出了具体有效的节能改造措施。
微电网中包含的微电源大都是电力电子接口的逆变器,要求逆变器具有并网和独立模式 运行能力。并网运行模式时,每个逆变器运行由单一的比例谐振电流环控制器来调节输出功率, 借助于基波频率点高增益来减少稳态误差。独立运行模式时,其中的一个逆变器工作在电压电 流控制模式向微电网提供参考电压,而其他逆变器工作在单一电流环控制方式。由CAN 总线实 现各逆变器之间的通信,传输参考电流命令,以确保电流分配均匀一致。
研究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的文章比较多,但很多并没有给出具体且准确的仿真实现过程。 本文介绍了SVPWM的基本原理,并详细地在matlab/simulink 环境下给出了实现的步骤,最后验证了结果的正确性, 对初步接触SVPWM的人有很大的指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