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山西常平仓初探

来源 :第十一届中国灾害史年会暨“灾害史的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guang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乃国之根本,民生之基.常平仓作为仓储制度的重要一环,受到统治者的重视.通过对清代山西常平仓之设立目的、贮额、仓谷来源等内容的研究,进一步分析其具体功能以及对当时经济、社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清楚地了解到,受制于制度规定、经济发展等因素,清代山西常平仓并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也没有完全地解决民生问题,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成为官府和百姓的负担.
其他文献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湖南水旱自然灾害和战争的破坏烈度都大大超过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瘟疫肆虐亦较前期有过之而无不及.本文简析这一时期湖南瘟疫的时间、地域、病种及患者年龄、性别和职业的分布状况.
引发瘟疫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气候因素,也有人为社会因素.1918年冬湖南省长发布防疫布告,较全面地概括了瘟疫发生的各种原因:本届天时不正,雨阳寒热无常.湘省四处卑湿,迭经兵火惊慌.夏秋阳候肆虐,水患又苦汪洋.六气继而不畅,病菌暗伏潜藏.冬至一阳来复,最易触发为殃.
血吸虫病是一种社会性很强的疾病,其传播、蔓延以至控制均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社会进步程度密切相关。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提高,为控制和消灭血吸虫病创造了有利条件。血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各个部门、各个团体的密切配合,相互协作。财政部门及地方各级政府多方筹措,保证资金到位。农业部门承担家畜血吸虫病防治,渔民化疗,结合农业生产和农田基本建设开展境内灭螺:水利部门把灭螺纳入洞庭湖综合治理规
永州市建国前有过多次疫病流行,具有种类多、规模大、来势凶、后果惨的特点。本文根据建国前境内常见的传染病流行特征将其分为烈性传染病、季节性传染病、寄生虫传染病三类.而永州疫病多发的原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而且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影响,导致疫病爆发原因具有多元性。在疫灾面前,不管是中华传统医药还是西医西药,都在永州灾疫防治史上做出过重大贡献。历史证明,建立健全的卫生防疫体系,增强民众的
疫,即瘟疫,按当代医学界的界定,“指具有剧烈流行性、传染性的一类疾病”。疫灾,即瘟疫流行所带来的灾害。具体地说,就是“一旦某种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在一定范围内流行开来,对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危害,疾病就成了灾害,这样的疾病就称为‘疫病’,这样的灾害就称为‘疫灾”。湘西州建国前由于水早等自然灾害频发,卫生防疫机构不健全,人们卫生防疫知识缺乏,迷信盛行等多种原因,致使疫灾肆虐,特别是民国时,连年流行,而建国
归绥城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条件及其降雨特征,具有潜在的致灾性.在明清小冰期的气候背景下,自明末以来的持续经济开发活动与大青山的植被覆盖变化间存在着极大的相关性.经济活动导致大青山及其山前地带植被覆盖大为降低,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自然的调节机能,激化或加剧了自然环境潜在的致灾性,使归绥城市发生水患的机率相对增大.水患与环境相互反馈,频发的水患加剧了大青山的水土流失,破坏了植被再生的基础.
清代一直采取银两和铜钱并用的货币制度,市场上"银"、"钱"两种形式的货币同时流通。大额交易用银,小额用钱。在救荒活动中,赈灾放款常常遇到"银"、"钱"兑换的问题。清末灾歉连连,本文且以1906江苏、江西及安徽地区的救荒活动为切入点,具体考察此次救荒活动中所遭遇的"银"、"钱"比价问题,从而窥探清末之际政府混乱的金融货币管理体制,严重的通货膨胀现象,以及深藏的财政经济危机在荒歉局势下的反映和表现。
人类发展史是一部与自然灾害的抗争史。史上三大自然灾害,蝗(飞蝗灾害)较之水、旱更甚,但论及与气候环境之关系,蝗则凸显机理复杂和研究不足。我国三大飞蝗(东亚飞蝗、亚洲飞蝗、西藏飞蝗)具有与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对应分布的地理特征:自东向西海拔逐渐升高,由北向南发生代次逐渐增多。季风、干旱、高寒的气候背景严格制约了飞蝗的区域分化,这种分布格局应是飞蝗对地理环境响应与适应的结果
镇西(宜禾)位于天山东段北麓,现称巴里坤,隶属哈密行政区.巴里坤地处交通要道,是清政府重要的移民开垦区.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复杂的气候条件,历史上巴里坤是各类灾害频发的典型地区.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据陕甘总督杨应琚即奏请将甘肃境内驻守"塞外"或"口外"的安西、靖逆等地绿营兵移驻巴里坤和哈密.
自古以来,中国传统社会就有大量的社会救助活动和行为.明清时期,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富民阶层的发展壮大,"以民养民"论的出现,民间社会救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从民间办理的仓储事业,到民间建立的社会救助组织,再到地方宗族组织进行的各种具体社会救助事务,民间社会救助呈现出一种繁荣兴盛的局面.这其中既有政府层面的积极提倡,又有整个社会的普遍价值认同,更有富民阶层的主动参与,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整个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