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群体名医经验干(生)姜治疗咽喉疼痛的用药经验研究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思想研究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传承研究分会第一次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总结干姜,生姜在咽喉肿痛治疗中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并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医案,规范化处理后,以结构化的形式形成数据库,采用统计分析与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结果:69则医案中,干姜使用22次,生姜11次;两者的常用量为15克;常与附子,甘草,桂枝,细辛,半夏配伍;感受风寒,对清热解毒药物反应不佳的病史特点;扁桃体肿大,咽喉部梗塞,便溏,不欲饮等兼症;舌淡、边有齿痕或质润有津液的舌象;沉或紧的脉象等对于二药及相关药对,方剂的使用具有提示作用,其中舌证和脉象尤为重要.结论:咽喉肿痛不是干姜、生姜的禁忌症.药物的使用需以四诊合参为前提,可重点把握舌脉做出选择.
其他文献
邵朝弟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强调在扶助正气、健脾补肾的基础上祛湿泄浊.草果知母汤功可清浊化湿,协调脏腑气机,运用草果知母汤治疗慢性肾衰竭,把握病机,辨证使用,且随症灵活加减,效验无数。临证中见肾衰患者舌苔白厚,或黄白相兼而厚,满布舌面,干如积粉,或黏腻,舌质红赤者,即可考虑用此方。运用时也应注意祛湿泻浊之法当中病即止,使邪去正安,切不可太过,以防伤正。
邵朝弟教授为我国著名的中医肾脏病专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肾脏病有独特的见解,且在用中医药治疗肾脏病方面有独特的疗效,用药已自成一派,善用经方、常用六味地黄汤、随证加减、时用中成药、不排斥西医等,用药灵活多变,不拘一格,功效显著.
慢性肾炎是由于多种原因,多种疾病类型组成的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慢性炎症性肾小球疾病.邵教授从事肾脏病临床工作四十余载,临床经验丰富,治学严谨,邵教授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因素伴禀赋不足,久病体虚,脏腑虚弱;或饮食不节,内伤七情,劳倦伤肾,致正气亏虚,肺脾肾功能失调,感受六淫而发病。邵教授诊治慢性肾炎患者无数,临床辨治经验极为丰富。邵教授认为该病是以脏腑的虚损为主,辨证的要点在于辨明虚损的病位,是重在肺脾
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性肾炎是临床常见疾病,其临床表现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相似,以浮肿、泡沫尿为主要表现,后期可出现肾病综合征表现,甚至出现肾功能减退,发展为尿毒症期.该病具有迁延性、不典型、多样化等特点.邵朝弟教授认为其中医病机在于正气不足,湿热毒邪壅滞,邵教授运用自拟补肾祛邪方以补气养阴,清热解毒,补肾祛邪方乃邵朝弟教授自拟经验方,由知柏地黄丸加连翘、苦参、白花蛇舌草等加减而成,知柏地黄丸处方最早源
肾性水肿是指由于肾脏疾病而引起颜面部、四肢、甚至全身浮肿的一种病症,是肾脏疾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其病因多样,病机复杂,治疗棘手,临床西药治疗有一定疗效,但副作用较大且水肿易反复发作.邵教授长期从事中医肾脏疾病的诊疗工作,临床经验丰富,善用茯苓行水汤治疗肾性水肿,从调理脏腑功能、治气治血治水入手,采用温阳利水、健脾利水、活血利水、调气利水等法,疗效显著.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名老中医的传承工作,将其作为院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名老中医师承工作.本文结合我院承担的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等任务的实施经验,对名医学术思想研究中应重视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应重视名医成长经历,了解名医基本素养,大医精诚,首重医德,身正为范,医文相通,着眼传统文化教育,为了能达到高效、准确的进行名医学术思想传承,不论数据挖掘的手段多么
咳嗽是内科病证中最为常见的,既是独立的证侯,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刁本恕主任医师通过探究其病因病机,总结了其辨证要点,提出了外治疗法,内服疗法等治法,包括腧穴敷贴法,药棒灸或麝艾点灸疗法,火罐疗法等。
刘祖贻从医6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内科疑难病症,特别是脑震荡、脑动脉硬化、脑萎缩、血管性头痛、老年性痴呆、冠心病、胃溃疡、慢性胃炎等的辨治得心应手.对中医基本理论,尤其在温病学说、中医免疫学说、中医临证思维方法等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于中医脑病,提出其病因在于外邪、痰、瘀、气郁、内风、正虚等六个方面,重在血瘀、内风与正虚;其辨证要从辨别外邪、痰、瘀、气郁、内风、正虚等六个方面的表现
目的:探讨宋立群教授临证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的辨证用药规律,为中医中药治疗CGN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宋立群教授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门诊治疗CGN病例中的首诊方剂,建立数据库,对其用药规律进行剖析.结果:共收集有效病例290例,共涉及用药192味,总使用频次5423次,常用药物33味,药物以补虚药为主,其次为止血药、收涩药及
黄竹斋是杰出的中医学家、针灸大师.他崇尚仲景理论,尊古而不泥古,勇于探索,以现代生理学理论,解释三阴三阳,阐发仲景六经辨证.用脏腑揭六经之病位,气化学说揭六经之病态,用八纲揭六经之性质等,甚为全面,至今仍有实用价值.他诊病细心,辨证精当.遣方用药既用经方,博采时方和民间土单验方.注重针药并重,治疗疑难杂症,尤以治疗中风偏瘫为长.对针灸学术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