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分析

来源 :2006年全国工业设计与艺术设计学术研讨暨教学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525761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工业设计专业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出发,分析了我国目前工业设计教育的特点,结合工业设计师应具备的素质,提出了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并将其划分为素质型、技能型、专业型、创新型以及前沿型知识,以指导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和实践。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循环伏安法电合成了一纤维状形貌的导电高分子聚苯胺,聚苯胺伴随着掺杂和脱掺杂过程会发生电化学降解。本文在硫酸溶液中,以循环伏安曲线第二和第三个阳极氧化峰的电流值总和(Ip,B1+Ip,B2)与第一个阳极氧化峰电流值(Ip,A)的比值变化为衡量指标,确定了在不同扫描电位上限、不同酸度下聚苯胺循环伏安电化学降解的动力学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循环伏安扫描上限电位越正,电解质溶液中酸
本文从断口形貌学上研究了微孔发泡聚丙烯材料冲击断裂机理及其对冲击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孔发泡聚丙烯在冲击断裂过程中,微孔转移了裂纹扩展路线;微孔发泡聚内烯冲击断裂方式不是单一的撕裂过程,而是撕裂&拉伸;微孔的存在,钝化了裂纹,从而继续断裂需要重新萌生次裂纹,这样就会大大的增加了冲击吸收功而提高了材料的冲击强度。
本文以丙烯酰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丙烯酸钠(SAA),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作端基改性剂,合成出一系列新型改性聚酰胺-胺两性离子型树状聚合物。采用FTIR,13C NMR对产物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合成产物为改性聚酰胺-胺两性离子型树状聚合物。在对其热稳定性和特性粘度进行性能测试发现,阴离子端基改性剂以AMPS优于SAA。絮凝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合成产物具有一定的絮
介绍了华能玉环电厂4×1000MW2号机组工程,焊接Super304所遇到的质量问题及采取的焊接工艺方法,对其焊接进行了探讨,为今后焊接该钢提供一些借鉴。
本文通过对国华宁海电厂和国华黄骅电厂四大管道温度测点套管出现的开裂问题的研究分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处理建议,对保证600MW机组的安全运行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本文从符号学与平面图形设计之间的关系出发,就认识符号以及如何在设计中运用符号、深化符号展开论述,通过分析符号、符号学的概念,讨论图形设计与符号学的联系,研究符号形式的本土化意义,强调了设计中,特别是平面图形设计中符号学的推动作用。
“前之二斯”——格罗佩斯和他创建的包豪斯顺应时代潮流,开创了现代设计的崭新天地,而“后之二斯”——索特萨斯和他领导的梦菲斯则是响应时代召唤,从前者的手中接过了历史的接力棒。
随着各种各样软件工具的面市,软件的人机界面作为人机交流的接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两款功能、性能方面类似的软件中,人机界面更优越的一定更具有竞争力,并且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从人机界面设计的使用性、灵活性、简单性和可靠性等基本要求出发,对人机界面的用户界面的表现形式、用户界面中信息载体类型、计算机输出信息的形式、组成结构等四个角度进行观察和总结其变化发展趋势。
本文对步入式更衣间的概念、出现的社会背景、原因以及与传统衣柜相比较所具有的功能拓展进行了初步的论述。
文章从现代建筑文化的兴起、发展趋势等方面,分析现代建筑文化的多元性,表明了作者关于在新世纪全球化的浪潮中,就建筑创作的原创性、传统与创新的结合,建筑设计的以人为本等方面如何对现代建筑文化的批判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