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砷酸联合健脾理气中药治疗32例晚期肝细胞癌

来源 :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大会暨国际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交流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a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亚砷酸联合健脾理气中药治疗晚期HCC的临床疗效及毒性反应。 方法:晚期HCC且主要脏器功能正常的患者可纳入本研究,每日给予亚砷酸6mg/m2,ivd,d1-d14及每日口服2次健脾理气方汤剂,d1-28,28天为1周期,如果没有肿瘤进展或不可耐受的毒性,病人将接受连续治疗4周期。 结果:自2005年9月.2007年6月,共有3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中,共接受了101个周期该方案的治疗,中位治疗周期为4个(1-6周期)。目前23例已死亡,另9例仍在随访中。无CR患者,1例PR,1例MR,15例SD,15例PD,总的病灶稳定率为53.1%,总的中位生存时间为5,8个月(2-23.9月,95%),疾病无进展时间为4.2月(1-16.9月,95%)。治疗后的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其中Ⅰ/Ⅱ度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红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46.9%(15/32)、31.3%(10/32)和43.8%(14/32),无Ⅲ/Ⅳ度发生。Ⅰ~Ⅲ度腹胀和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64.2%和37.5%。4例患者出现ALT升高(Ⅱ度2例,Ⅲ度1例,Ⅳ度1例),2例发生血清肌酐升高(Ⅲ度1例,Ⅳ度1例);经相应治疗后均恢复正常。 结论:与现有的文献报道比较,本研究中的亚砷酸联合健脾理气中药治疗方案能轻微地延长晚期HCC患者的生存期及疾病无进展时间,毒副反应易于耐受。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褐藻胶对小鼠脾淋巴细胞Th1/Th2细胞因子谱的影响。方法:体内实验:分别设阴性对照组和两个褐藻胶受试物组(0.50、1.50g/kgBW),每组各5只C57BL/6小鼠,分别给予纯净水和褐藻胶,30d后分离脾淋巴细胞,培养48h后取上清采用CBA方法分析IL-2,IL-4,IL-5,TNF和IFN-γ水平;体外实验:分离C57BL/6种小鼠脾淋巴细胞,与褐藻胶(25。50mg/mL)培
目的:探讨摄入大豆异黄酮对绝经后妇女骨丢失的影响。方法:收集摄入大豆异黄酮对骨吸收指标尿脱氧吡啶酚、骨形成指标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以及脊椎骨骨密度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本meta分析包括16个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摄入大豆异黄酮后显著降低了尿脱氧毗啶酚的浓度(-2.08nmol/mmol,95%CI:-3.82,-0.34);升高了血清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的浓度(1.48
比较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病例发病急性期时与恢复期的血清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寻找和鉴定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病例差异表达的血清蛋白质,为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线索。
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是一项常规的遗传毒性试验方法,在我国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化学品毒性鉴定技术规范),化妆品卫生规范中均有比较详细的方法,其试验原理和原则是明确的,但是在试验操作步骤及其细节上却不完全相同。染色体畸变试验中制作出好的染色体片受多个环节的影响,但是清晰、分散的染色体片是试验成功的基础,本文拟将几个不同的技术性规范中所列的染色体制片试验方法进行比较
目的: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WhartonsJelly-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MSCs)向胰岛β细胞分化的潜能,为胰岛细胞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提供新的细胞来源。方法:体外研究:分离培养HuMSCs,在胰岛细胞培养条件下定向诱导其分化.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诱导后细胞形态;免疫组化、RT-PCR对诱导细胞进行胰岛β细胞
1-BP是氟利昂类物质的替代品,主要用于脂肪、石蜡、树脂等的溶剂:制造药品、杀虫剂、香精、调味料等的中间体;精密电子仪器的清洗剂。我国沿海省市溴资源极其丰富,也成为全球1-BP的主要生产国之一。随着其应用范围的扩大,不断有1-BP引起接触人群神经系统损害的报道。本次研究以SD雄性大鼠为观察对象,探讨1-BP对脑皮质神经丝蛋白(Neurofilament,NF)的影响。
目的:探讨二噁英慢性暴露对大鼠生殖系统以及睾丸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6周龄SD大鼠为实验对象,灌胃染毒29周,染毒剂量为125、50、20ng、kg.bw.day二噁英;染毒结束后,采用双向凝胶电泳--质谱--生物学检索的经典技术路线,对二噁英暴露后睾丸蛋白表达谱进行分析;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性激素浓度,同时对附睾尾精子进行计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二噁英暴露后PERF15蛋白表达下调,Sp
肿瘤恶病质是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以厌食、体重下降,伴有肌肉和脂肪组织减少及进行性体质消耗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是肿瘤患者引起死亡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肿瘤以及肿瘤与机体免疫系统相互作用产生的全身代谢紊乱是发生癌性恶病质的主要原因。临床治疗多以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痛苦,延长生存时间为主要目的。中医药具有改善恶病质状态、抑制细胞因子、增强免疫力、提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伽玛刀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将61例确诊为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伽玛刀治疗和对症处理;观察组31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养阴清肺解毒法辨证施治。三个月后观察癌瘤病灶变化情况、生存质量(KPS评分)、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瘤体缓解率(CR+PR)33.33%,稳定率(CR+PR+NC)93.33%;对照组瘤体缓解率(CR
目的: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各证型与免疫指标、细胞因子之间有何关系;进一步探寻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各证型的在微观辨证上具有指导意义的相关指标,以期建立其宏观辨证和微观辨证体系。方法:对93例确诊的肺癌患者应用流式细胞仪、酶联反应法及ELISA方法检测免疫指标和细胞因子,并运用方差分析探讨免疫指标、细胞因子与各证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痰湿蕴肺肺失宣降证型中CD3其值偏高(P<0.05);在肺阴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