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TiO光催化氧化二氧化硫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55868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TiO<,2>光催化氧化二氧化硫的实验是在一个4m<3>的密封小室内进行的.实验结果表明光催化氧化二氧化硫的效果很好.此外还考察了光强、湿度对光催化氧化效率的影响,并对光催化反应作了动力学分析.
其他文献
为研究管芯结构对小热管传热的强化效果,对微肋管、丝网芯管、加网芯微肋管、金属粉末烧结芯管及光滑管等五种热管进行了传热性能实验.五种试验管的水力直径均约为4mm,管材为紫铜,所用工质为水.实验中热管工作温度、热流密度及倾角的变化范围分别为43-80℃,3-47kW/m及-3-90°.获得了热管的蒸发换热系数和冷凝换热系数随各参数的变化规律,讨论了吸液芯结构等对蒸发及冷凝换热系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微
针对CO跨临界循环的特定要求,设计出了耐高压防泄漏的集成管箱型换热器,在确保安全性的同时,使系统结构紧凑,技术难度降低,从而使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可以促使CO跨临界循环更快的走向实际应用.文中还对换热器管路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准确度较高的关联式来计算CO流体在气体冷却器和蒸发器管内的换热系数.
用热流分流和叠加,直接得出非均匀内热源球壁,分别在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边界条件下的温度分布和热流量分布.
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的高速发展为微尺度物理现象及其内在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机遇和挑战.本文采用激光短脉冲步进式加热方法作用于微通道内的流体,使之发生相变与定向流动.通过对这种热驱流动的技术途径.实验表明,热驱动泵的本质是一种不稳定的气液两相流动,液体的移动与压差和气泡在微通道内的行为有密切联系.
发展了一个基于集总参数法的坦克动力装置热工况模型,考虑了发动机燃烧室的传热、动力装置主要部件的传热、冷却液、润滑油和坦克动力舱内的空气流动,建立了在不同的外界环境、不同的坦克运行工况时燃烧气体与动力装置各部件、各部件之间、部件与冷却液、部件与润滑油、部件与动力舱气流之间的热耦合计算公式.对一台坦克动力装置的热工况进行了实例计算,结果证实这个模型可以用于坦克动力装置热工况的研究.
含有某些微粒的半透明介质,在很多情况下,对辐射能的散射表现出较强的各向异性效应,此时各向同性假设不再适用.本文采用射线踪迹、节点分析法,研究了镜反射界面下一维吸收、发射、各向异性散射介质中的热辐射传递过程.由于能量散射的各向异性,介质中的辐射传递不仅与传递距离有关,还与传递方向有关.在辐射与对流耦合换热的边界条件下,求解导热-辐射耦合换热能量方程.考察了在不同光学边界条件下介质中辐射传递的各向异性
本文的流场计算采用半经验公式;由Mie理论计算粒子的散射系数;采用逐线积分法计算气体光谱吸收系数.考虑半透明的边界条件,采用贴体坐标下有限体积法计算尾喷焰红外辐射场,并与离散坐标法及有限元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了不同的计算条件下,各向异性散射对红外辐射特性的影响.
国内自主开发的中厚板高密度管层流无约束淬火与控制冷却技术为改进我国中厚板控轧控冷工艺和提高产品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采用流热耦合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上、下集管圆形射流冲击钢板的流动与换热特性,得到了钢板在高密度管层流冷却过程的瞬态温度场求解的热流边界条件.利用热力耦合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钢板在淬火过程中因冷却不均引起的变形,得到了无约束淬火时保持钢板平直的最佳上下集管水量配比.基于有限元的多种物理场
本文对CC表面结构换热器的流动单元流动换热的规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并且比较了不同结构型式对流动换热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雷诺数的增加,换热器流动单元通道的当量摩擦系数呈现下降的趋势,而平均Nu数却是随着雷诺数的增加而增加.并且拟合在Re 9×10~5.2×10范围内,当量摩擦系数、平均Nu数分别同雷诺数的函数关系式如下:f=12.936Re,Nu=11.82Re.在相同雷诺数下,交叉角度越大,当
探明舌的传热特性以及舌温与舌色的关系对于生物传热以及中医舌诊机理的研究非常重要.以猪舌和人舌为研究对象在实验的基础上定量讨论了舌体的传热过程,按照扩展表面的传热规律将舌体简化为楔形体进行了研究.针对舌体的传热特性建立了猪舌的准一维传热模型,并求得其解析解,将人舌的有关数据代入模型进行验算,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人舌与猪舌温度场随血液灌注率变化的规律相同,证明该模型有较高的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