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系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来源 :第八届全军保健医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d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梗死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患病率和致残率均很高。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并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因此,开展脑梗死的康复,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使其最大限度的回归社会具有贡要意义。该病患者的功能恢复,主要发生在病后6个月内,本文对36例脑梗死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治疗,并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能力,结果表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国外的研究一致,这表明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在促进脑功能恢复,提高患者运动的质量和生活能力方面,单纯的内科治疗有效,但内科治疗与系统康复治疗相结合效果更好。
其他文献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防治的各个方面获得的充分的临床证据,已成为冠心病二级预防的首选用药。为此本文对34例应用瑞舒伐他汀每天5mg治疗的高龄冠心病患者进行了为期1年的观察,旨在发现瑞舒伐他汀的效果及安全性。本研究发现,经过5mg瑞舒伐他汀1年的调脂治疗,34例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TC ,LDIr-C水平有下降,而肝功能、肾功能、肌酶指标未见显著变化,不良反应较少且均能耐受。可以
冠状动脉痉挛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变异性心绞痛、冠状动脉微血管性心绞痛以及危及生命心律失常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并且在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进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研究认为,冠状动脉痉挛发生的预测危险因素有种族、年龄和性别、吸烟、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等。胰岛素抵抗(IR)作为代谢性异常和心血管疾病的始动因素和致病基础,为多种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共同土
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着军队干部的健康,其致病因素除肥胖、吸烟、高血脂、糖尿病外。近年发现高尿酸血症也是其独立的危险因素。动脉硬化的进展程度预示着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大小,其评估指标用脉搏波传播速度表示(PWV)。其原理是心脏将血液搏动性地射入主动脉,主动脉壁产生脉搏压力波,并以一定的速度沿血管壁向外周血管传导,动脉僵硬度低时PWV慢,动脉僵硬度高时PWV快。本文通过观察从2007-2009年来疗
硝酸酯类药物作为广泛抗心绞痛药物之一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且早已被医师熟知应用。硝酸酯临床应用指征主要有3种。(1)心肌缺血综合征:稳定心绞痛,不稳定心绞痛,冠状动脉痉挛,无痛性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2)充血性心力衰竭:扩张血管,降低前后负荷。(3)控制血压:急症高血压,手术期高血压,老年收缩期高血压。大部分老年患者都患有上述疾病。因此,硝酸酯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近年来逐渐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故对其耐
本文描述了通过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心理识别,异常者进行合理干预,治疗难治性高血压5例,效果满意。治疗方法:采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同时进行精神双心治疗。心理干预采用认知行为、有氧运动加用心可舒片或S-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改善患者睡眠、烦躁症状。前2个月密切检测患者用药的依从性、自杀倾向、药物不良反应及精神心理问题是高血压患者常见的并有疾病,两者共患互为因果并相互影响,治疗效果差。双心治疗有效调整患者心理
目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种器质性或功能性心脏病损害心室充盈或射血功能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发展到后期的共同结果,其发病率、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住院患者大幅度增长,老年患者水电解质紊乱的危害也日益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由于水电解质紊乱可能引起老年CHF患者病情恶化,本文尝试分析老年患者慢性CHF血清水电解质紊乱与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78例患者均符合2007中
老年人心律失常十分普遍,尤以室性期前收缩常见,严重心律失常可影响血流动力学,出现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引起碎死,加上老年人常并存多种疾病,各脏器功能下降,因此,正确认识及处理心律失常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临床应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容易引起不良反应,依从性和耐受性相对较差。因此,临床上选择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可长期使用而不增加病死率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关重要。近年来,采用稳心颗粒联合参松养心
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它是现代社会的常见病、多发病、高发病、流行病,冠心病的病因和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其中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龄与高体质量(肥胖)、吸烟被公认为五大危险因素。研究表明,心理、社会因素在冠心病中起重要作用,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如何做好冠心病高危因素的预防,是降低冠心病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的重要前提。本文根据近几年来对冠心病的预防与治疗的经验,从以
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和帕金森痴呆是老年期最常见的3种痴呆疾病。研究表明,血脂水平改变在AD,VD,PDD病理生理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国内外对各型痴呆患者血脂水平统计结果不甚一致。本文通过回顾性统计AD,VD,PDD老年患者血脂水平,并与正常老年人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各型痴呆患者血脂变化特点。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病严重的并发症,致残率及病死率较高,故在临床上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系统而有效地监护,及时发现危险信号,有针对性的采取救治措施,对提高治愈率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临床监护内容,包括:意识监护、血压监护、颅内压监护、眼部体征监护、血糖及血装渗透压监护、体温监护、呼吸及心电监护、脑电生理学监护经颅超声多普勒(TCD)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