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堡凹陷南部斜坡带中深层(Ed3-Es1)岩性油气藏优质储层特征及形成主控因素

来源 :第十六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uanshan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堡凹陷是渤海湾盆地典型的陆相新生代富油气断陷凹陷.随着勘探程度增加,中浅层构造油气藏寻找规模优质储量难度增大.近年来,针对中深层构造-岩性油气藏勘探取得较大突破,成为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其中在南部斜坡带南堡3号构造沙一段埋深大于4000m的碎屑岩储层仍能保存较好的储集性能,多口井获得高产油气流,中深层岩性油气藏已成为冀东油田十三五主攻领域.本文以南堡凹陷海域南部斜坡带中深层(Ed3-Es 1)岩性油气藏为例,探讨优质储层特征及其形成主控因素,以期对南堡凹陷及渤海湾盆地相似富油气凹陷岩性油气藏勘探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目前中国土壤遭受严重的落地原油污染,而原油污染物中含有一定量的PAHs,土壤表层高含量的PAHs是否会向下迁移并污染地下水,还有待探究.很多研究表明,在受污染的土壤中,TOC是影响PAHs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但PAHs含量与TOC之间的关系还没定论。此项研究的目的在于模拟原油中PAHs的环境行为,为阐述其在土壤中的迁移机制奠定基础,也能够为评价PAHs污染的土壤对人类和环境存在的潜在危害提供理论依
哈山(哈拉阿拉特山)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的西北边缘,由于经历过多期推覆构造运动,形成了具有多个系统的复杂叠覆构造,具有纵向分层、南北分带的特征.前人通过烃源岩评价和油源对比工作,明确了哈山地区中下构造(深层)油气来源于哈山地区和玛湖凹陷下二叠统风城组烃源岩.经此次油源对比,也表明这些原油属于一个族群,均为风城组烃源岩生成的原油。但是,生物标志物特征还是存在不可忽略的差异,原油样品稳定碳同位素组成超过
重质油和沥青是地球上储量最大的非常规油气资源.由于重质油API低、粘度大、杂环化合物(N、O、S等)和重金属含量高,其开采效率低下、成本高昂.科学家提出了将地下难以开采利用的原油降解转化为甲烷,进行气态开采的新思路,当然,目前的研究还是基于实验室的基础探索阶段,并且主要集中于单一烃类化合物或者常规原油的微生物代谢机理,对储量巨大的重质油厌氧生物降解关注较少。课题组通过多年坚持,先后开展了正十六烷烃
近些年来,库车坳陷天然气勘探向深层、超深层拓展(埋深大于5000m),相继发现大北1、克深2等多个深层大气田.库车坳陷烃源层和储层组合的优质配置为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基础。库车坳陷自进入新生代以来构造作用较为强烈,古近系膏盐岩层发生塑性流动,导致膏岩层和库车组地层厚度在横向上出现巨大的差异,同时逆冲断裂开始大量发育,产生了大量的垂向裂缝和少量的深部断层,成为烃类向上疏导的有利通道,这对油气的垂向运移
通常认为,次生孔隙是深层储层中一类十分重要的油气储集空间,而有机酸在次生孔隙的形成过程中起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地质流体中有机酸的性质特别是在深部储层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热稳定性是判断和研究深部储层中次生孔隙形成时间、机制的基础。本次研究设计了四个系列(实验1-4)的实验,以研究深部地层中有机酸的化学活动性和稳定性及温度、静岩压力、流体压力和矿物(钾长石)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地层的地质温度在23
多环芳烃(PAHs)是土壤中主要的有机污染物之一,PAHs进入土壤后可能会经历复杂的地球化学变化,但大部分都将残留在土壤表层或向土壤剖面深部迁移,导致土壤、地下水污染.为了探究土壤中PAHs在微生物降解作用下稳定性的差异,通过文献调研和污染土壤中菌株的筛选,选择短稳杆菌、无色杆菌、假单胞菌和微杆菌混合菌群分别在PAHs单体培养基、混合培养基和原油培养基中培养15d,30d,45d和60d后,测定不
目前塔中地区已有较多轻质油的勘探发现,说明塔里木盆地深层原油的勘探开采潜力巨大.但是由于塔里木盆地的轻质油演化程度较高,许多常规地球化学参数已经失效,而且塔里木盆地经历了多期构造变动,不同区带有不同的地热演化,进而使塔里木盆地的原油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造或者破坏,这是造成塔里木盆地不同区带的原油特征差异大的一个重要因素,构造运动带来的地热变化影响着烃源岩的热演化,也导致在不同时期产生了不同成熟度的原
目前对于热水沉积区烃源岩发育的研究还相对比较薄弱,热水沉积作用与烃源岩发育之间关系的研究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有必要开展热水沉积作用与烃源岩发育的相关研究,明确热水活动对烃源岩发育的作用机理,对今后油气的勘探开发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研究发现,早寒武世上扬子地区地球化学参数异常与扬子海底深大断裂引发的热水活动密切相关。频繁的热水活动,为海水提供了丰富的微量元素和热能,以热水喷溢断裂为中心
川中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地层中存在大量的储层沥青,这些沥青通常被认为是原油高温裂解的产物、是古油藏存在的最好依据。通过对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震旦系灯影组30口井65个储层沥青进行分析测试,发现在这些沥青抽提物中普遍存在25-降藿烷系列化合物。通常认为,该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储层沥青可能的烃源岩包括下寒武统笨竹寺组、震旦系灯影组三段,以及陡山坨组;通过对可能的烃源岩抽提物进行分析测试,发现烃源岩中也普遍
我国南方下古生界广泛发育下志留统与下寒武统两套富有机质海相页岩,具有巨大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力.系统地研究高成熟度页岩中有机质,尤其是固体沥青的力学性质,可获得更准确的岩石力学参数,有利于钻井井壁稳定研究、压裂改造设计、页岩气甜点预测以及地震波预测。固体沥青化学结构的变化与其力学性能的变化密切相关,随着成熟度的增加,有机质大分子中的脂肪碳不断地从主体中断裂分离,导致剩余有机质芳构化程度增加,有机质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