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钛在活性炭纤维上的固定化研究

来源 :第九届全国新型炭材料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maogaishilang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研究不同钛源、外加剂及其加入量对二氧化钛在活性炭纤维上负载牢同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负载牢固度最佳方案为钛酸丁酯+聚四氟乙烯20%,相对流失率为0.0952,负载效果理想;对其进光催化活性实验,120min内,苯浓度从30×10-6下降到15×10-6左右,降解率达50%,光催化效果显著。
其他文献
本文总结了北欧供热计量节能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如楼栋计量、按户分摊及充分发挥能源服务公司的重要作用等,然后介绍了山东在供热计量节能工作上对照北欧经验后所得的体会,包括发展集中供热,提高供热普及率、积极推进供热计量、抓好试点,以点带面以及完善供热体制改革的相关政策等。
利用二维小角X射线散射技术(SAXS)研究了PAN基炭纤维及其原丝的微孔结构。结合逐级切线法、对数正态分布及麦克斯韦分布函数对两类实验样品内部微孔的尺寸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原丝微孔在4~8nm范围内分布比较集中,炭纤维微孔的集中分布区域移向低尺寸,约在1.3~1.8 nm范围内。分布曲线的半高宽数据则显示原丝有着比炭纤维更宽的尺寸分布。就拟合方法而言,逐级切线法的解析手段尚比较粗浅,低角区的
用硅凝胶模板法制备出一种聚丙烯腈基纳米多孔炭材料,通过对炭化温度的调控,使其骨架上可以产生赝电容的含氮官能团得以保留。并采用N2吸附-脱附、透射电镜、元素分析、恒电流充放电以及循环伏安等方法研究其纳米结构与超电容性能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800℃炭化的样品,含氮官能团所提供的赝电容大幅度提高了材料的比电容,可达198 F g-1,其较高的中孔比率(92.5%),相互连通的孔结构以及骨架上的含氮官能
在煤焦油沥青中添加碳纳米管(CNTs),在高压釜中可原位制得包含CNT的中间相炭微球(CNT/MC-MB)。当CNTs的添加量≤5wt%时,CNT可降低成球温度,同时阻碍微球长大,最终可制得形状圆整、粒径细小、均匀的CNT/MCMB复合微球。通过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的观察及粒度分析,可初步得出CNTs的加入增加了成核数,但降低了体系的黏流活化能,增加了体系黏度,所以阻碍了融并和小球的长大。添加2~
对炭纤维/环氧树脂单向复合材料(UD-CFRP)的层间剪切强度以元件形式进行了理论分析与计算。提出了单向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的最大值出现在最外层的假设。UD-CFRP载荷-位移曲线也证明了这一假设的正确性,两者可互为验证。提出了纤维三种不同的堆积模式,分析了各堆积模式对复合材料剪切性能的影响。采用无纬布缠绕层压成型工艺制备UD-CFRP,通过对UD-CFRP的微观剪切断口形貌观察,分析了UD-CF
采用熔盐反应法在炭纤维表面制备TiC涂层。研究了涂层制备工艺对涂层厚度、涂层形貌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以在炭纤维表面得到连续、均匀的TiC涂层。涂层与炭纤维的界面结合状态与涂层厚度有关。
以线性聚苯乙烯为原料,四氯化碳为溶剂和交联剂,无水三氯化铝为催化剂,经傅克反应制备出含羰基交联桥的层次孔炭材料的前驱体(Hierarchical Porous Carbon-precursor,HPC-P),并得到了结构继承性良好的纳米层次孔炭材料(HPC)。为了研究羰基交联桥在层次孔炭材料纳米结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本文通过使用黄鸣龙还原反应将其中的羰基交联桥还原为亚甲基交联桥,然后借助IR,HM
以亚甲基蓝溶液为吸附质,研究了不同孔结构沥青基活性炭纤维的吸附性能。分析了活性炭纤维的等温吸附曲线,并对其吸附动力学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沥青基活性炭纤维对亚甲基蓝有很好的吸附性能,吸附量达550mg/g以上。活性炭纤维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动力学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式。
以间苯二酚、甲醛、钛酸四丁酯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负载TiO2的有机气凝胶,然后在石油醚超临界条件下干燥,在900℃氮气保护下炭化得到负载TiO2的炭气凝胶。用TEM、XRD、BET等方法对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以乙醇为溶剂制备的凝胶能够均匀的负载纳米TiO2。XRD分析表明其TiO2的晶型为锐钛矿型。通过循环伏安曲线,可知其具有稳定的电化学性能和高的能量密度,恒流充放电测
以60目竹炭为载体,钛酸四正丁酯为钛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竹炭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对偶氮染料甲基橙溶液的光降解。结果表明:在自然光照射下,采用溶胶-凝胶法和500℃焙烧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活性。当温度为343K、复合材料投加量为0.6000~1.2000g时,对5~15mg/L甲基橙溶液可达到良好的脱色效果;最佳脱色时溶液pH为3.0;复合材料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符合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