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血液透析的护理要点。方法:2015年1月~2018年2月期间,对本院收治的169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其中男性101例,女性68例,年龄32~78岁,中位年龄52岁,60岁以上占71.6%)实施血液透析,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患者每周血液透析2~3次,每次4 h。透析时血流量200~250mL/min,患者透析后均给予皮下注射人类促红细胞生长素3000~6000 u/w。透析过程每小时为患者监测血压1次,发现血压下降时,监测时间改为30min/次。对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症状的患者给予平坐卧位吸氧,停止超滤,减慢泵速,必要时快速输入高钠溶液并采用高钠序贯透析,先用含钠145mmol/L透析液透析,以后每小时减低5 mmol/L,直到135mmol/L为止。透析过程对出现高血压患者,在排除患者精神紧张等因素的情况下,采用低钠透析,通过限钠和透析中的超滤;对于严重高血压及血压难以控制的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了解血压升降幅度、持续时间等变化规律,透析间期选择合适降压药物控制血压。血液透析阶段患者的空腹血糖控制在8.25~11.11mmol/L,餐后2 h控制在11.1~16.5mmol/L。在蛋白质摄取量方面,透析充分的患者,蛋白质摄入量1.2~1.4g/(kg*d),其中富含必需氨基酸的优质蛋白占1/2以上(如鸡肉、牛肉、鸡蛋等)。水、钠摄入量方面,针对高血糖患者口渴感比较强,容易饮水过多,且糖尿病患者易发生水肿特点,对患者反复教育其在透析期间控制体重量增加的重要性,体重增加率控制在标准体重的3%~5%,每日总液体摄入量控制在尿量500~1000 mL。结果:透析过程有62例患者发生低血压,88例患者发生高血压,6例患者发生失衡综合征,8例发生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其中消化道出血2例,皮下瘀斑3例,眼底出血3例),4例患者发生导管出口局部轻度感染,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护理后恢复。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比同龄非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更易发生低血压、高血压、感染等并发症,特别是老年患者(本组占71.6%),因此应对患者进行详尽的护理指导,增强其自我管理和自我护理意识,同时在透析治疗透析过程应做好患者病情观察,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指导合理的饮食,进行适宜锻炼,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