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淋巴管瘤的CT诊断

来源 :第八届全国临床放射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rflgvdh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淋巴管瘤(lymphangioma)是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形成的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多为先天性发育异常。常见于儿童,好发于颈面部。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部淋巴管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其他文献
随着放射性治疗在脑肿瘤中的广泛应用,人们越来越多地要求对放射性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估,而常规CT及MRI扫描难以有效鉴别。磁共振氢频谱(1H-MRS)是近年兴起的一种通过测定人体内多种化学代谢物浓度来鉴别肿瘤复发及放射性坏死的的非损伤性技术。本文利用1H-MRS研究脑内生化代谢变化,探讨1H-MRS对脑胶质瘤放射性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估的价值。
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NF)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属神经皮肤综合征疾患之一。其主要表现为颅神经或周围神经多发性神经纤维瘤,同时可伴发脑(脊)膜瘤、颅内错构瘤和胶质瘤等,皮肤可有色素斑,还可有眼球和骨骼病损。本文收集本院1990年9月至2004年12月间临床资料完整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NF15例患者资料,结合文献着重分析其临床表现和MR成像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恶性淋巴瘤是较常见的淋巴造血肿瘤,在儿童和年轻人恶性肿瘤中是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但发生在硬脊膜外者则比较少见。MRI以其组织敏感性及多参数成像的特点,为硬脊膜外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提供了重要价值。本文分析了12例患者的MRI表现,并回顾相关文献,旨在加深对本病的理解和认识。
脑结节性硬化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特征为癫痫、面部皮脂腺瘤和智力减退三联征。MRI影像学表现也具有特征性改变,即室管膜下结节、皮质和皮质下结节及白质内病灶。本文搜集16例脑结节性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例有手术病理结果,分析其MRI的影像表现特征。
颅脑转移瘤是躯体某些部位的原发性恶性肿瘤,经血液、淋巴等途径侵入颅脑。在临床上占颅脑肿瘤的25%~30%,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以肺癌占首位,女性以乳腺癌最多见,其他肿瘤均可转移至颅脑。高分辨率CT平扫加增强扫描的应用使颅脑转移瘤不仅能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还能清楚地显示出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和与邻近脑组织的关系。从而为临床手术提供依据,并能追踪观察疗效及患者的生存率。本文搜集30例各类肿瘤
空蝶鞍综合征(empty sella syndrome,ESS)1951年由Bush首次命名。1969年Colby报道称为空蝶鞍综合征。在MRI问世之前,多认为此病少见,未能受到足够重视。随着MRI的广泛应用,本病的发现日益增多。空蝶鞍综合征系因鞍隔缺损或垂体萎缩,蛛网膜下腔在脑脊液压力冲击下突入鞍内,久而久之致使蝶鞍扩大,垂体受压变扁而产生的一种临床症候群。可分为两型:原发性或特发性空蝶鞍综合征
神经源性膀胱是由于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损害而引起的下尿路贮尿、排尿功能障碍,可造成膀胱内大量残余尿和持续高压,尿路感染,尿失禁,最后导致肾衰竭、尿毒症而死亡。神经源性膀胱的医治是世界性的难题。Xiao在国际上首先提出并证实了“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神经学新概念,采用自体正常的躯体神经作为动力神经,与支配膀胱的内脏神经吻合,应用于临床治疗截瘫和脊柱裂所致神经源性膀胱小便功能障碍取得了肯定的疗效,
脑白质剪切伤由于其有病情重,治疗困难,预后差等特点,常常是重型脑损伤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随着CT、MRI的应用及普及,已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回顾分析了50例患者的CT及临床资料,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迟发性硬膜外血肿(delayed epidural hematoma,DEDH)的发生常较隐匿。若忽视某些轻度颅脑外伤患者的后续观察,不能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漏诊DEDH,患者可有生命危险。CT扫描是发现颅内损伤的重要工具。因此,对此类患者实施必要的CT复查以利于尽早发现DEDH、减少漏诊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回顾了7例DEDH的诊治情况并进行了讨论。
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因具有操作简便、无创、容积再现(volumerendering VR)图像立体直观等优势在颈部血管病变的评估及诊断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CTA成像质量又取决于增强扫描的时相选择。目前增强时相的选择常用的有固定延迟时间法、小剂量实验和Smartprep技术。Smartprep技术是一项利用智能软件,实时监控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