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心位移式旋转导向钻井工具控制方法研究与试验

来源 :2012年钻井基础理论研究与前沿技术开发新进展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cyatwa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旋转导向钻井技术是20世纪末期发展起来的一项自动化钻井技术,代表了当今世界钻井技术发展的最高水平.本文阐述了偏心位移式旋转导向钻井工具通过偏心执行机构导向机构来实现井眼轨迹控制。导向机构由3个互成120°角的翼肋及其驱动液缸组成。3个翼肋的伸缩彼此独立。电气系统共由执行机构、供电模块、下测控模块和双向信息传输部分四部分组成,对井下闭环控制算法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给出了现场试验结果.
其他文献
本文模拟稠油热采井固井水泥环高低温循环水湿环境,考察了石英砂粒径对水泥石抗压强度和热膨胀率的影响,结合热重分析研究不同粒径石英砂水泥石的质量变化,采用X衍射测定高温前后水化产物组分及应用扫描电镜观察水泥石微观形貌.结果表明,石英砂越细,水泥石的抗压强度越大,抵抗热收缩的能力有所增强并且发生水化放热反应的温度有所降低.掺有150目石英砂水泥石质量损失最多.XRD及SEM结果显示,掺有不同目数石英砂的
共振钻井是一门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的新兴钻井技术,它对提高破岩效率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机械振动原理,分析了简谐振动激励下岩石稳态振动响应的幅频特性.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实现岩石高频稳态振动的装置,并实验分析了岩石可钻性、转速、频率、阻尼等参数对共振钻井破岩机械钻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振动激励频率增大,某一深度岩样可钻性级值呈降低趋势;钻头破岩时,随着振动激励频率增大,机械钻速逐渐增大,在共振
设计了一种带有负角的螺旋叶片岩屑清洁工具短节,对该清洁工具工作过程进行力学分析,研究岩屑颗粒在螺旋叶片上的运动,得出旋转清洁工具螺旋角与岩屑颗粒通过旋转工具后的轴向、周向速度关系,并结合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验证速度公式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螺旋角作为清除岩屑床旋转机械的可控参数,对工具性能产生重要影响;调整螺旋角可得到岩屑颗粒相应的轴向和周向诱导速度,随着对这类旋转机械作用原理的深入认识,
AD区块查干组地层厚度为35~397.85m,地层非均质性极强,可钻性波动幅度大,其最小值为3.08,最大值为6.84,地层软硬极为悬殊,并交替出现,对PDC钻头的工作极为不利,导致现有钻头适应性差,钻井速度慢,制约了该区块优快钻井.因此,针对该区块地层特点,进行了复合钻井用PDC钻头个性化设计,钻头冠部形状采用了中锥型剖面形状,外部剖面形状为短抛物线形,切削齿选择了预倒角边缘加强齿及双重保护切削
针对深水含水合物层固井需要,通过在早强水泥中加入低水化热外掺料的方法,开发了低水化热早强固井材料,比常规水泥的水化热低36%以上.同时利用该材料设计了水泥浆配方并研究了其性能.结果显示,在密度为1.35~1.7g/cm3时,水泥浆体系稳定,失水量低于50mL,稠化时间可调,过渡时间低于30min,8℃下24h抗压强度达到4.86MPa,满足深水含水合物地层的固井需要.
交流电磁场检测技术在海洋平台结构损伤检测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技术的关键在于检测探头激励装置的设计.本文利用交流电磁场检测实验台,通过实验手段,优化交流电磁场检测探头设计.本文选取U形磁芯结构的激励方式,通过大量实验,对比分析激励电压、磁芯结构、磁芯位置、提离效应等影响因素对检测效果的影响,完成检测探头的优化设计,为交流电磁场检测技术在海洋平台结构损伤检测方面的应用奠定基础。
随着水深的不断增加,海洋环境及海底地质条件日趋复杂,给海洋钻井带来更多的挑战,为克服不同环境挑战的新型海洋钻机不断涌现.钻机向极地、超深水、大型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提出取代钻机的钻井新概念并进行实验.随着新材料、微电子、通信和计算机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海洋钻机将向更加精确、高效、低成本、环保和安全方向发展.为实现我国深水海洋油气资源的自主、安全、高效开发,建议石油界和船舶界联合组建专门的海洋石油工
控压钻井技术是在欠平衡钻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钻井方式,主要目的是为解决"卡、塌、漏、喷"等钻井难题提供有效手段,其已成为近年国内钻井新技术研发的热点.控压钻井工艺有多种形式,包括井底恒定压力控压钻井、连续循环钻井和双梯度压力钻井.本文重点论述了由中国石油西部钻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开发的基于井底恒压的控压钻井系统与技术,并就利用该系统实现钻进、停泵接单根、控压起下钻、双梯度钻井液帽压力控制及衔接的
旋转导向钻井工具主要由不旋转外套和驱动芯轴等组成,不旋转外套上安装有3个互成120°角的翼肋.旋转导向工具的工具面由3个翼肋的合成偏心位移矢量和不旋转外套的相对位置所决定.工具面的确定以1#翼肋为定位基准.由于不旋转外套的随动,造成工具面位置发生改变,因此在旋转导向钻井过程中需及时测量和调整工具面.在不旋转外套上安装一测斜短节,利用相互正交的加速度传感器测出相应的重力加速度分量,可实时测量1#翼肋
为了解决旋转导向系统导向参数计算问题,以静态推靠式AutoTrak RCLS系统为例,应用纵横弯曲法建立了典型的柔性旋转导向钻具组合三维力学分析模型,求得了钻头侧向力和导向参数间的相互关系,进而根据极限曲率法可求解实现设计井眼轨道所需导向参数,并进行了稳斜、增斜和三维导向控制分析,从而了解系统井斜控制规律,为旋转导向系统研制和井眼轨道自动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