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山断裂带深部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

来源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暨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drag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研究表明:①松潘-甘孜块体与扬子地块之间具有明显不同的电性特征,上扬子地台(壳)总体电阻率比较高,壳内低阻层不明显,松潘一甘孜块体相对整体电阻率偏低,电性有一定的分层性;②龙门山断裂带三条主要断层上部产状陡,下部产状缓并收敛于壳内低阻层内,从电性特征分析,前山断裂和中央断裂可能以脆性为主,后山断裂以韧性为主;③龙门山断裂带在上地壳表现为明显的局部相对高阻、高密度、高速特征,表明龙门山断裂带下方存在几个强度较高的刚性体,在青藏高原物质向东挤出过程中,有利于深部能量的积累,对汶川地震破裂过程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④松播-甘孜块体内壳内低阻带(层)的存在表明在青藏高原向东挤压的长期作用下,受四川盆地的阻挡作用,造成上、下地壳发生解藕,从而形成上地壳沿壳内低阻层顶部边界的逆冲推覆,导致松潘-甘孜地块的地壳产生强烈变形。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隧道内三维波场的复杂性和地震超前预报科学基础与技术流程的深入研究,发现目前TSP超前预报技术中存在的这些技术缺陷主要是由于资料处理技术不科学引起的,与硬件的关系不大。可以通过使用科学的处理方法和软件技术,在不改变原来硬件的条件下进行升级改造,克服存在的技术缺陷。
本文分析了北京4号地铁线通车前后北京大学东门环境振动情况。通过观测数据的研究分析显示,环境振动时间空间分布特征在北京4号地铁线建设过程中持续变化.主要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隧道开凿前.地面交通和其他各类因素引起的环境振动相对稳定;第二阶段隧道开凿阶段,在较大范围环境振动明显增大;第三阶段隧道贯通阶段,地面交通引起的环境振动被放大;第四阶段地铁运行阶段,地铁沿线较宽的空间范围环境振动幅值全面提高。
本文阐述了通过利用非破损的瞬态表面波物探方法对某寺庙“活地”进行勘察,表明,“活地”下4m左右深度的地层,相比其他2测线S波波速非常低,约70m/s。可能是风化岩石裂缝中的地下水流体,造成了覆盖在其上的膨胀土不断产生膨胀,引起了殿厅内地面的隆起。OYO高分辨率表面波探测结果与实际地面隆起情况相吻合,该方法可有效提高探侧的横向分辨率和准确性;而且在狭小的受限场地,也可获得地下介质的S波速度纵向二维剖
本研究将最优化法应用到地温数据反演中,并进一步研究汤原浩三提出的利用1m深地温分布进行定量解释的方法。研究表明,将阻尼最小二乘反演法与有限单元法结合,并应用在利用地温数据推断地下水流动通道的反演问题上是有效的,该方法精度高、收敛较稳定、迭代速度较快。1m深地温图定量解释法能够推断地下水流的规模及埋深,具有理论简单、解释容易特点,从理论及应用效果上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将该方法解释结果作为初始模型
本文通过测量深海沉积物CaCO3(方解石)的天然热释光(NTL),与氧同位素指标δ18O及其他指标的对比,从核探测方法之一的热释光指标来研究全球气候的固有变化。研究表明,岩芯有孔虫壳体在生长过程中方解石矿物自身的热释能是矿物热释光的来源;有孔虫壳体在生长过程中海水温度变化决定了晶体结构、微量元素的组成;不同地区、不同沉积年代岩芯的天然热释光变化结果共同验证了深海沉积岩芯的天然热释光具有反应全球气候
由于测区地表地质与地形的复杂性,静偏移影响十分严重。通过对资料进行Robust处理,资料编辑、平滑,地形校正后,本文采取了静态校正的数字滤波技术,以最大限度地压制静态效应。资料的反演采用由长江大学研究开发的单点AMT连续介质反演方法获取地下层状介质地电模型的高分辨率电阻率与厚度参数。认真分析研究变电站极址9个AMT点反演电阻率分层数据,得出了深部地下电阻率分层有如下特点:电性分层大致可分4层,即第
要得到定量化的深部电性结构图像需要进行二维反演。在进行反演之前需要确定研究区的地下电性构造走向方位。两条剖面的全部测点自高频到低频的最佳主轴方位角指向基本指向北东向,与区域断裂构造北东走向一致,说明电磁剖面方位基本垂直于区域构造走向,沿剖面进行二维反演计算得到的深部电性结构能较好反映出地下的真实结构。将全部测点的阻抗旋转到垂直和平行测线方向,这样电场垂直于测线方向的视电阻率和阻抗相位为TE模式,电
本文随着汉川大震余震序列变化开展的3期次电磁定点连续观测结果显示出:①电磁观测记录到多个强余震事件,在电磁场时间序列记录上观测到多个强余震事件明显的电磁同震效应。②观测到2008年5月25日的青川Ms6.4余震、5月27日青川Ms5.4余震和宁强Ms5.7余震这3个地震簇发生前后电磁场变化现象。在5月25日至5月27日之间电磁场值达到最大,在5月27日以后电磁场有回落的趋势。青川Ms6.4级、青川
将地质构造先验信息作为规整化项加入到Occam反演模型中,对大地电磁的反演问题作出了符合物理意义的约束,较好地减小了反演问题解的病态性。模型对实际问题理论不作简单化的假设,较好的反映了求解问题的真实性。所提出的方法保持了原有Occam反演模型在大地电磁反演中的优点,在减小病态性的同时,得到了更高的反演精度和效率。
地幔的热状态和流变性质是地球动力学研究中的重要参数,本文主要讨论了从地磁台观测得到的华北和东北地区地幔电阻率推测地幔的热结构及其特征.通过对研究区分布的台站资料反演,得到关于东北和华北地区的电性结构。非常清晰地显示,在120-660km深度东北地区的电导率明显高出其他地区,而在构造活动带表现为高导和高阻的变化梯度带。中国的东北地区相对高电导率可能与地下的温度和流体有关。410km和660km深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