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菌根食用菌产业发展

来源 :福建省科协第十五届学术年会分会暨第四届福建省食用菌学会会员代表大会、2015年福建省食用菌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88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述菌根食用菌发展的实验室进展和市场化进展,展示其与现有的腐生食用菌产业本质的区别,对森林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独特作用,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揭示其不可否认地将成为有潜力的国民经济产业.通过菌根食用菌产业的国家财政投入来逐步推进,使森林第二产出在福建诸国有林场得到实现,并扩展到全部公益林分,让保护区农民既保护好天然林,又获得稳定的林下收入,是福建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福建大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方向。
其他文献
以棘托竹荪D89为供试菌株,研究栽培料发酵时间及不同比例杂木屑和谷壳培养料对棘托竹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棘托竹荪栽培料发酵时间为60d时,产量最高,为2.18kg·m-2;在供试
本研究对野外采集获得的l株野生侧耳属真菌进行rDNA-ITS序列扩增测序,通过序列分析初步确定其为肺形侧耳(Pleurotus pulmonarius),与本实验室中现有的秀珍菇菌株序列进行多态
会议
通过引进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5个金针菇新菌株,开展区域适应性试验,筛选出适宜本地区再生法出菇模式的金针菇新菌株:川金12、F812,单产比对照8913分别增产19.7%、16.97%,并
以棘托竹荪(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菌丝长势、原基形成时间、产量及槟榔芋产量为评价指标,将4个棘托竹荪菌株与槟榔芋进行间作试验,筛选出适宜与槟榔芋间作的优良棘托竹
采用紫外线辐照绣球菌菌丝体,研究不同照射时间对菌丝生长速度、菌丝生长势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外线辐照10min和15min的菌丝长势好,紫外辐照15min的条件下初步筛选到3个生长快
首次利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技术对绣球菌菌丝和原基的蛋白质组进行蛋白质组分析.并对所有鉴定到的差异
本文围绕银耳产业规范化高优栽培为核心,以作者创办的银耳生产基地科技创新为内容,详细阐述创新理念,破解焦点难题;加大基础投入,注重科技含量;强化经营管理,提高创新效益;解
本研究基于双孢蘑菇单孢菌株H97全基因组测序,开发了140对SSR引物,并筛选了15对引物对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21个双孢蘑菇菌株进行SSR基因型鉴定,共扩增了33个多态性SSR标记条带
为探讨双孢蘑菇不同类型菌株间基因组存在的差异及开发SNP、SV等分子标记,对20个不同类型的核心种质开展基因组重测序工作.样品测序共获得23.67G数据量,Q30达到89.39%.样品的r
本文针对农村经济发展新常态化下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的现状,研究探讨食用菌料包工厂化生产的正能量,阐述料包工厂化生产关键技术,分析料包深化延伸发展的前景.料包加工业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