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辉光放电等离子体氧化法合成TiO生物陶瓷

来源 :第12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aiy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i-O膜或TiO<,1+x>膜是一种生物相容性很好的生物陶瓷材料.本文提出了合成该类陶瓷材料的1种新方法即辉光放电等离子体氧化法.并对离子轰击现象以及工艺参数对钛氧化层结构的影响做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氧化膜厚度与氧分压、温度和时间呈明显对应关系.特别是,在空心阴极辉光放电条件下,离子轰击加强氧的离化、促进渗氧、有助于低价态氧化物的形成.
其他文献
研究了氧化锆陶瓷注射料的流变学特性及氧化锆插针、套筒的注射成型工艺,用烧结出的毛坯精密加工出了高质量的氧化锆套筒.
特别提示:此为模版文件,请将论文相应内容直接灌入,不要试图改动版式及字号.概述了《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的国内外影响及地位.详细介绍了本刊的写作规范(特别是参考文献)、排版格式.同时,指定了排版软件:文章正文为Word、公式为equation 3、曲线图为origin5.0、表为word.投稿时应有打印稿2~3份,磁盘1份,照片及曲线图原稿.投稿时,作者应以本写作规范作样本,从书眉、标题、大小写到格
燃料电池的最高功率密度可达到1.2W/cm以上.实验结果还表明SiO凝胶与价格昂贵的Nafion乳液添加剂的改性作用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因此可采用廉价易合成的SiO凝胶添加剂取代Nafion乳液添加剂.
利用钛酸铝和红柱石为初始原料进行了窑具配方的探讨,并利用XRD,SEM分析了其微观结构及发生的变化,发现红柱石可以生成针状或柱状莫来石纤维,这可以起到增韧的作用,无疑为窑具中存在纤维的最好形式.
将微米级SiN陶瓷粉体引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聚合物乳液中,制备了聚合物包覆的陶瓷粉体.利用热重分析(TG)分析了聚合物的含量在3﹪~13﹪之间,随单体的加入量的增多而增多.粒度分析表明陶瓷粉体的精度稍微增大,光电子能谱分析了聚合物在粉体表面的包覆情况.粉体表面聚合的目的是提高分散性,并且增加其与有机载体的相容性.
以硫酸铝铵和碳酸氢铵为原料,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α-AlO纳米粉体.研究了反应物不同的混合方式对先驱颗粒及最终粉体尺寸和形貌的影响;考察了pH值、超声辐射对粉体粒径、形貌和团聚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先缓慢滴加,后雾化喷入的混合方式,由于具有爆发性形核条件以及能使反应微区的不均匀性得到改善,有利于获得尺寸均一、颗粒细小、高度分散的前驱沉淀物,最终得到分散性良好,粒度分布均匀,平均粒径约10nm的α-A
本研究利用机械合金化(MA:Mechanical Alloying)和无压烧结相结合的工艺制备TiSiC陶瓷.实验表明,Ti+Si+C的混合粉末经长时间的MA处理后,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从非晶状态转变为TiSiC结晶相,MA粉末压粉体在0.1Mpa气压的Ar气中能烧结致密,于1 500℃左右获得的相对密度大于98﹪,TiSiC含量接近80﹪的TiSiC基陶瓷(含TiC第2相).无压烧结TiSiC基陶瓷
用金属蒸汽真空弧(MEVVA)源离子注入机对烧结氮化硅、氧化铝及氧化锆陶瓷分别注入5×10~1×10ions/cm钛离子.用纳米压痕法对陶瓷注入层的力学性能测定表明,不同结构陶瓷注入钛离子后纳米硬度和杨氏模量随注入剂量的变化所受影响不同:氧化铝和氧化锆陶瓷在注入离子剂量较小时,纳米硬度随注入剂量增大而增大,但当注入钛离子剂量较大时,纳米硬度随注入剂量减小;氮化硅陶瓷纳米硬度和杨氏模量随钛离子注入剂
对氟硅云母玻璃陶瓷而言,原始玻璃中氟含量越高,则热处理后晶体的含量越高,抗弯强度越大.当氟含量为17.1mol﹪时,抗弯强度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氟含量为11.4mol﹪和14.2mol﹪时,当热处理温度为1000℃及以上时,抗弯强度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950℃保温时,由于晶粒周围存在着压应力,使得抗弯强度高于在1000℃处理后的值.
采用烧结法制备了氟硅云母玻璃陶瓷.在780℃以下烧结时,烧结机制为典型的无定性相粘性流动机制;在780℃以上温度烧结时,烧结体内存在着粘性流动和晶体生长两种现象.烧结体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热膨胀系数为9.2×10C,弹性模量为54.1±1.1Gpa,抗弯强度为122.1±1.Gpa,抗弯强度为122.1±10.7Mpa,显微硬度为4.20±0.29Gpa,断裂韧性为0.95±0.05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