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旋转部件调制特性与仿真分析

来源 :2015年全国天线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bzd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直升机旋转部件与雷达回波之间的调制效应,首先采用直观的旋翼模型进行分析,获得旋翼奇偶叶片对回波幅度不同的调制变化机理,然后对机体旋转部件不同角度进行仿真计算,并基于动态飞行实测数据,分别从时域、频域以及时频域对实测直升机回波信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根据时频信号可以判断旋翼叶片奇偶以及回波闪烁周期,从而验证了分析模型的正确性.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建立高空天线温度对比度计算模型来分析360GHz辐射计探测目标的可行性.文章首先介绍了360GHz辐射计,其次计算了天线温度对比度,最后对地面上方3m处0.5m×1m的金属目标进行了模拟探测试验.计算和试验表明,处于5km高度处的360GHz辐射计对1m×5m目标的探测高度为0.3km,而对10m×20m大目标的探测高度为2km.
本文基于MEMS现有工艺水平对基于EBG结构的两种不同结构的0.5THz腔体滤波器和感性窗口波导滤波器分别进行了设计研究.基于有限元法对所设计的滤波器进行仿真,考虑成本、性能和现有工艺水平,拟采用MEMS工艺进行加工.从仿真结果看,这两种滤波器具有良好的性能,通带带宽分别为7%和6%,一倍带宽外带外抑制均小于-20dB,带内插入损耗均小于1dB.
本文针对临近空间及外太空不断涌现的诸多军事威胁,结合太赫兹技术及临近空间飞艇平台技术的发展,提出临近空间飞艇载太赫兹雷达的概念,并进行了概念设计,分析了该雷达的性能指标和军事应用前景.此概念雷达为太赫兹雷达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
本文通过建立同轴腔回旋管振荡器多模起振模型来研究其起振过程,并以KIT的实验参数为基础,进行了大量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实测的输出功率吻合,进而对各个模式的初始功率、加速电压起始值的赋值、考虑不同旋转方向模式对起振过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所得到的结论对同类回旋器件的理论分析和设计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本文设计了一个新型的基于2阶波导腔的太赫兹窄带带通滤波器.使用Ansoft HFSS对其进行仿真优化,结果表明该滤波器中心频率在218GHz,通带带宽约为4.6%,带内损耗小于0.8dB,带外抑制在距离中心频点20GHz处分别为55.6dB(198GHz)、32dB(238GHz).本文设计的太赫兹滤波器具有损耗小,边带陡峭、带外抑制好等优点,为太赫兹无源电路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在米波波段,多数飞行目标处于谐振区,传统的隐身方法将失效,而有源对消隐身却比微波频段更易实现.本文针对传统有源对消方法中,存在对来波角度和目标姿态高敏感性的问题,通过降低对来波角度或者目标姿态的高敏感性,实现宽角对消;提出了基于粒子群智能优化算法(PSO)的等效“方向图”模型的对消方法;并针对某飞机模型的散射场数据进行了仿真,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该算法对有源对消实际工程设计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针对隐身目标难以有效探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隐身目标组网探测方法.在推导雷达距离方程的基础上,结合Swerling1起伏目标模型和区域剖分方法,计算并绘制了在一定检测概率下,雷达对隐身目标的探测区域.然后采用物理光学和等效电磁流法,分析了结构隐身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积.并结合典型布站方式,分别解算出几种不同布站方式下雷达网对隐身目标的探测能力和布站效率,从而甄选出最优雷达布站方式.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验
本文研究全相参超高频雷达海洋回波数据与海面风、浪、流等动力学要素的关系.文章首先介绍了全相参超高频雷达的系统结构.接下来借助浮标等定点观测设备的数据,对超高频雷达在福建海域的实验数据进行详细分析,说明利用超高频雷达反演海洋特征是可行的.
极化信息是雷达目标的重要信息,分析隐身目标极化特性对雷达反隐身将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单、双极化测量体制雷达,研究了采用正交极化通道接收,增加交叉极化信息应用后雷达探测距离的提高程度.仿真结果表明,应用交叉极化分量后,雷达对隐身目标探测距离有较好的改善,实验结果为交叉极化散射分量在隐身目标探测中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本文针对更加符合实际海洋环境的风浪和涌浪并存的动态海面类型,结合利用风浪-涌浪混合模式海谱和非线性尖浪方法对动态海面进行建模,通过对仿真的海面进行面元离散,利用二阶小斜率近似方法对海面的电磁散射系数进行快速评估和分析,最后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算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该方法提供了一种能够合理兼顾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的适合于工程应用的海面电磁散射计算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