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6AE21的克隆、表达分析及亚细胞定位

来源 :中国蚕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tian7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号失活是嗅觉动态过程的一个重要步骤,这一过程包括多样的气味降解酶类。本文利用RT-PCR方法从家蚕蛾的触角中克隆了一个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6AE21。该基因含有一个1572bp的ORF,编码一个推定的523个氨基酸的蛋白质。CYP6AE21推定的分子量为60.5kD,等电点为8.4,含有细胞色素P450的特征序列血红素结合位点区域。CYP6AE21和家蚕CYP6AE2基因一样在相同位置含有1个内含子序列,且相应的2个外显子大小完全一致。它们之间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达到94.5%,且在基因组上以head-to-tail的方式成簇排列,中间由约7.6kb核苷酸序列隔开,推测它们是由其中一个基因加倍复制形成的。CYP6AE21在幼虫的头部和脂肪体,以及蛾的触角中表达量非常高;在幼虫和蛾的多个其他组织中也都有表达。P450酶系的重要组分之一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基因(CPR)也在雌蛾和雄蛾触角中高表达,而在其它组织中表达量相对较低。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CYP6AE21表达产物定位于细胞质中,与微粒体P450经典的定位一致。推测此P450基因可能主要参与内化进细胞后的气味分子的降解清除作用。
其他文献
本项目对柞蚕黄蛹的形成条件及其遗传性状等开展了研究。查明了形成黄色蛹的临界温度为27℃,探索出提高黄色蛹率的有效方法,经4年的农村示范,效果显著。
家蚕茧质性状的性别效应十分明显,对普通方法的QTL分析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本研究比较了不同定位模型的QTL分析结果。采用不包含性别(环境)效应的定位模型分析各性状的QTL 效应及其预测的优良纯系的基因型,则会产生因性别效应的存在而影响互作效应QTL的检出;如果采用把性别作为环境效应的定位模型分析各性状的QTL,性别效应调整与否,对互作效应QTL的分析及对QTL重组后预期能得到的优良基因型影响都不大
dpp基因是昆虫发育过程中的关键基因,在果蝇胚胎发育中,dpp基因参与胚胎背-腹轴的分化、体节的形成、并指导果蝇翅膀和复眼视网膜的形成。利用家蚕EST数据克隆了家蚕dpp基因Bmdpp,其克隆的mRNA 全长1437bp,ORF1146bp,编码381个氨基酸的蛋白,预测分子量为38.6kD,等电点为9.18。通过半定量RT-PCR对Bmdpp在家蚕各组织和各个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
为了进一步探明在浓核病毒镇江株(BmDNV-ZJ)侵染初期,家蚕组织蛋白所产生的免疫抵抗性变化机制,本实验采用蛋白质组学方法技术对BmDNV-ZJ侵染感受性家蚕品种初期的血液、中肠组织蛋白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感受性蚕品种在BmDNV-ZJ侵染初期,中肠组织受BmDNV-ZJ诱导产生的蛋白可能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和巯基抗氧化酶。血液组织受诱导而得到特异性表达的蛋白可能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或类抗氧
给5龄饷食至上蔟的蚕儿采用添食4%(W/L)葡萄糖饱食、饱食、半饱食3种方法饲养。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对家蚕中肠的糖酵解的关键酶磷酸果糖激酶(BmPFK)的表达量进行了定量分析;并调查了蚕茧茧质成绩。结果发现3个实验区的BmPFK的mRNA的表达量之比为165:100:37;添食葡萄糖饱食区的雌、雄的全茧量、茧层量、蛹重比饱食对照区提高了3~4个百分点;半饱食区约为饱食对照区的九成。结果
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对3种丝素基因在家蚕幼虫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发现,3种丝素基因除主要在5龄幼虫的后部丝腺中表达外,在其他组织如脂肪体和中部丝腺中也有一定程度的表达;在4龄眠期的后部丝腺3种丝素基因也有一定的表达水平,其中丝素轻链基因(Fib-L)在这一时期的表达量较高。同时发现在5龄第3天和第5天的后部丝腺中,丝素重链基因(Fib-H)、丝素轻链基因(Fi
从桑树中分离获得一株产油内生真菌Macrophomina phaseolina MOD-1,用苏丹Ⅲ染色法发现此菌株菌丝及菌核内均可产生大量油脂类物质。用酸热法提取油脂,油脂甲酯化后采用气-质联用仪进行脂肪酸组成分析,发现该菌株油脂含量为细胞干重的22.72%,包含18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9.88%,主要为反油酸(37.80%)、亚油酸(13.55%)、棕榈油酸(10.71%)、油酸
广西二十年来,采用秋水仙碱对桑树60个杂交组合的实生苗1.5万株诱导四倍体,经有效的培育和选择,育成600多份四倍体种质。对大部分四倍体种质进行了性状的调查、产叶性能测定、叶质鉴定和杂交结实性试验等方面的评价。获得一批高产型、优质型、高产优质型、及结实性高、配合力好等优异桑树四倍体种质。以四倍桑种质为亲本以2n×4n、4n×2n、4n×4n形式配成三倍体组合和四倍体组合共219个,育成了“桑特优1
昆虫能够特异性识别同类异性。雄蚕蛾对雌蚕蛾感知定位的过程中,性信息素结合蛋白PBP1、气味受体OR1和OR2起重要作用。本试验克隆得到了野桑蚕的性信息素结合蛋白基因pbp1和气味受体基因or1、or2。序列分析发现,桑蚕与野桑蚕这3个基因变异数目分别为4个、5个、4个,氨基酸变异位点数目分别为2个、1个、1个;氨基酸的分子量和等电点有细微差异或无差异;PHD预测的二级结构发现,变异位点对附近区域的
以非减数分裂孤雌生殖(AMP)和双精雄核发育(BSA)技术获得的家蚕单一性别早期发育蚕卵为材料,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构建了消减杂交cDNA文库。在正向(雌性)消减文库中随机选择61个克隆测序,获得43种cDNA序列,长度在88~479bp之间;在反向(雄性)消减文库中随机选择46个克隆测序,获得29种cDNA序列,长度在132~724bp之间。对两个消减文库所测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与单性生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