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精神症状的辨证治疗

来源 :第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身医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lyan1823206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作为当今世界的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的又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身疾病,其中2型糖尿病占90%以上.即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预后的过程中,心理社会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36例糖尿病合并精神症状的患者采用中医药辨证治疗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
其他文献
会议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生《循证医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方法:通过循证医学教育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需要、是提高临床科研水平的需要、是医学模式改变以及卫生资源供需矛盾的需要、是构建中西医结合临床评价体系的需要、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等方面讨论了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生开展循证医学教育的意义;从课程设制,考试方法和内容,试卷分析结果、教学提示四方面阐述了我校开展循证医学教育的具体实践。结果:我们的教学方
目的: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讲授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方法时引入循证医学概念,具体操作的步骤,并结合实例由学生亲自操作,体会如何应用。结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了思路。结论:引入循证医学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如何做好儿科的临床教学,培养更多的合格儿科医生,是每个儿科医教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本文对中西医结合儿科临床教学进行了一些探讨,浅析如下:提出问题激发兴趣、归纳记忆深化理解、病案讨论提高能力以及病证结合重点突出。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如何将中西医知识融汇贯通,有机结合,展现中西医妇产科学的优势和特色,讲授中可强调特色,突出优势,分别讲授,亦可中西结合,相互沟通,融汇讲授,虽各有其优点和不足,均应灵活多变,重点突出,方法多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我国独创的一门新兴学科。自从16世纪中叶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与中国传统中医药学相互接触,互为影响,在中医界产生了中西医“汇通”思想。本文论述了中西医结合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中西医结合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中西医结合教育的发展趋势。
本文论述了中医学的特质内涵毋庸置疑是中医学生存的根基,更是中西医结合的根基所在。故中西医结合教学理应准确把握和充分体现中医学这一特质,方可科学地优化教学的内容结构,完成教学目的。
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古代传统伦理道德对于女性的禁锢,然后阐述了现代女性面临的压力与挑战,最后论述了中、西医对情致疾病的认识,并就女性情致疾病的防治问题展开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