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全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免疫接种的安全性评价

来源 :第九次全国生物制品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hai0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吸附全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wDTP)的安全性进行正确评价。 方法:对3月龄以上的适龄健康儿童进行疫苗接种后反应观察的临床研究,本研究重点观察19740人次。 结果: 免疫接种后总副反应发生率为21.90%,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的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18%和23.40%。其中发热、红肿硬结发生率分别为19.06%、13.51%,反应强度主要是弱反应。其他全身和局部反应的发生率均较低。存在一定地区差异。 结论: 本研究在较大范围婴儿群体中对接种wDTP后的全身和局部反应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临床观察和总结,该疫苗免疫接种后存在一定的副反应,加强免疫的副反应发生率高于基础免疫,发热、注射部位红肿硬结反应是最常见的副反应,反应强度主要是弱反应。
其他文献
肝细胞癌(HCC)是当今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占成人原发性恶性肝脏肿瘤的绝大多数,其中我国报道的病例数超过全球的一半。HCC的肿瘤大小。数目,肝脏储备功能或肝硬化门脉高压背景限制了手术切除或经皮固化作化疗等的实施,而且这些治疗的成功都伴有高风险,移植的广泛开展受限和供体的严重短缺使得早期肝癌进行移植受到限制。HCC是一种典型的对化疗药物耐受的肿瘤。现有的治疗手段下,仍有大量的肝细胞癌患者得不到
讨论肝血流阻断及断肝技术是进行肝切除手术不可分割的两个关键环节。断肝过程要切开肝脏,离断肝实质,并妥善处理管道,控制出血。肝实质内有肝动脉、门静脉、胆道和肝静脉系统等众多分支,相互交错,此外还存在由于病变倾向导致的层次改变,即病变层次解剖对断肝分离难度带来的影响。因此断肝过程需要面对复杂的管道解剖、解剖线路、解剖空间、术野出血控制、断肝时间等。断肝法应在减少损伤和理想的解剖两者之间找到了切合点,以
目的:评价术中B型超声在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比较术中B超引导下的肝癌切除术与常规肝癌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112例肝癌病人在术中B超引导下进行肝癌切除术;35例应用常规肝癌切除术。术后定期复查肝功能、AFP,CT及MRI变化,常规随访。结果:术中B超对直径3cm为100%;应用术中B超使20.5%(23/112)的病人改变了原手术方案;术中B超引导下的肝癌切除组较常规肝癌切除组术中出
射频消融(RFA)自90年代初Rossi等首先报道应用于肝癌的治疗至今,仅10余年的时间,但是由于其微创、有效而受到众多的重视,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疗效也不断提高。目前射频消融被认为是肝癌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而对于小肝癌的治疗,其疗效可以和手术相媲美。本单位从1999年8月开始开展射频消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8年来共完成803例,现将经验作一总结,探讨射频消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目前对胆总管结石行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EST)取石已成为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在一些取石难度大和不能耐受长时间操作的病例,内镜下胆道塑料支架置入(ERBD)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后备手段。
肝切除术中肝静脉出血仍然是致命的并发症。为防止这一并发症的发生,目前常采用全肝血流阻断(包括阻断肝上、肝下腔静脉)(THVE)。但THVE会引起全身血流动力学紊乱,部分病人需要大量输液甚至无法耐受。选择性肝静脉阻断技术(SHVE)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技术,它仅阻断第一肝门和肝静脉,而保持下腔静脉血流通畅,使全身血流动力学保持稳定。但是由于肝外分离阻断肝静脉难度很大,使这项技术难以广泛开展。2003
自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应用到临床以来,逐渐扩展到门脉高压症的脾切除及门奇静脉断流术。腹腔镜器械如超声刀或LigaSure的发展和手助腹腔镜手术(hand-assisted laparoscopicsurgery.HALS)的出现使得由于巨脾和门脉高压造成的手术风险和困难大为降低。2004年2月以来我科进行了28例腹腔镜下门脉高压症的脾切除门奇静脉
目的:观察化学合成siRNA能否有效抑制小鼠树突状细胞CD80和CD86的表达,及其在体外刺激T细胞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和培养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化学合成siRNA在LipofectAMINE2000介导下转染树突状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应用实时定量RT-PCR和流式细胞仪检测CD80/CD86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观察转染细胞对同种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目的:研究大鼠胰岛不同的分离或消化方法,探讨提高大鼠胰岛分离、纯化后的收获量和质量。方法:随机选取20只SD雄性大鼠按照胰腺分离或消化的方法不同分为4组:①A组:胆总管灌注胶原酶V+Ficoll-400纯化;②B组:胆总管灌注胶原酶V+光镜下移液吸移管挑拣;③c组:胆总管灌注胶原酶V+乌司他T5000U/L+FiColl-400纯化;④D组:胆总管灌注胶原酶V+乌司他丁5000U/L+光镜下移液吸
目的:DC细胞递呈抗原促使CIK细胞初始活化,ICOS基因转染活化的CIK细胞,延长CIK细胞的体外存活时间及增强CIK细胞的抗胆囊癌作用。方法:从人外周血细胞中分离得到单个核细胞,经IFN-γ、IL-2、IL-4、GM-CSF及抗人CD3单抗等培养刺激后获得CIK细胞及DC细胞;RT-PCR法从T细胞中获取ICOS基因的全长,将其导入腺病毒载体中构建含ICOS基因的腺病毒载体,以EGFP基因作为